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今年4月菲律賓在黃岩島挑起的同中國船隻的海上對峙,是近年來南海出現的一次最緊張的事件,也引起國人普遍憤慨。不過若想清醒地認識現實,就不能陷入情緒化而必須回顧其歷史緣由。中菲海上爭端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事件其實是長達60多年的島礁之爭中出現的一個熱點。對這次海上鬥爭,有些不瞭解歷史的人誤以為中方是軟弱受欺,實際情況是我國維權鬥爭取得了新進展,在保護我國漁民時還有效壓制了對方侵權的氣焰。
過去中國缺乏海上力量菲當局狐假虎威搶佔島嶼
環球時報刊登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徐焰少將的文章稱,南海的西沙、東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在歷史上就是中國領土,清政府和民國政府也都宣示過主權,不過因缺乏海軍力量而對許多島嶼缺乏控制能力,一些國家便生覬覦之心。日本投降後,法、美勢力又進入這裡,其支持的越南傀儡政府和菲律賓政權就此狐假虎威地開始了入侵活動。
二戰結束後,菲律賓是最早入侵南沙群島的國家,該國於1946年從美國統治下宣佈獨立時就對南沙群島的東部島嶼提出主權要求,並與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發生領土爭執。中國革命勝利後,美國為拼湊對新中國的“新月形包圍圈”,於1951年同菲律賓簽訂共同防禦條約,規定向其提供軍事“保護”,美軍在呂宋島的蘇比克灣還建成其在東南亞最大的海空基地。此後幾十年間,菲當局一直依賴對美軍事同盟,靠美國提供裝備和訓練維持10餘萬軍隊,對內鎮壓菲共游擊隊和穆斯林反政府武裝,對外擴展“千島之國”的控制範圍。
從20世紀40年代末期起,菲律賓便派人進駐南海群島一些島礁進行掠奪性開發,並將南沙東部島礁命名為“卡拉延群島”。60年代第二次越南戰爭爆發,美國海軍在南中國的大部海面游弋,並把中沙群島中唯一露出海面的黃岩島當作靶場。菲軍利用這一形勢,派兵陸續侵佔了南沙群島的馬歡島、南鑰島、中亞島、西月島、北子島、費信島、草沙島、司令礁這8個島礁。作為南沙第二大島的中業島上過去曾有中國國民黨軍的駐軍,後來撤回台灣,1971年菲軍便佔領該島並建成統治南沙群島東部的指揮中心。菲當局還以其所侵佔的島嶼作為依據,對本屬中國的4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提出非法要求。當年中國因海軍力量薄弱處於近岸、近海防禦狀態,只是對外國侵權南沙的行為加以譴責,還沒有實力到那裡採取有效的維權行動。
1973年美國從越南撤軍,菲律賓從其戰略利益考慮與台灣斷交,於1975年同中國建交。1986年原屬美國支持的菲律賓馬科斯獨裁政權被人民推翻後,阿基諾夫人擔任總統,隨後中菲關係有很大發展,不過海洋爭端並未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