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結盟關係,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不擴張、不稱霸、不當頭,除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外,中國在別國沒有一兵一卒。
而蘇聯在1985年中葉與西方全面緩和前,繼續把重工業和軍工工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核武器和空間技術水平與美國相比毫不遜色,但農業生產落後,農工關係緊張,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毫無改觀,經濟處於畸形狀態,軍事色彩明顯。
作為國內政治和經濟的延伸,在國際上,蘇聯繼續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蘇聯強化對華沙條約組織的控制,搶奪歐洲事務的主導權;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及其隨後近10年的軍事行動是蘇聯霸權主義的典型表現,蘇軍及其追隨者在亞洲、非洲各地的足跡被視為蘇聯軍事擴張、擴大勢力範圍的佐證。
把當今中國與昔日蘇聯作比較,是冷戰思維的典型表現
一個國家的發展戰略主要是由一國的國情決定的,其外交政策與之也有內在的邏輯。當今中國和上世紀70年代後的蘇聯國情根本不同,外交政策迥異。
在冷戰時代,蘇美關係無論是在全面對抗還是在全面緩和時期,其基本特點都是爭奪世界霸權和勢力範圍,一方千方百計地想戰勝對方;而在當今以和平、發展和合作為主題的新時代裡,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雙贏。
文章最後稱,美國對蘇聯的遏制或和平演變戰略,對蘇聯的解體是外因,是第二位的。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蘇聯內部,因而,也不能說完全是美國或西方的勝利。拿美國以前的對蘇政策來對待當今中國,無疑不會奏效,對中美雙方都沒有好處;如果按冷戰思維去幻想,那種政策也會幫助美國像打敗蘇聯那樣,戰勝中國,必將犯歷史性的錯誤,給中美兩國和世界人民帶來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