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任管理層喊破嗓子 股市卻不聽“招呼”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3 09:12:27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隨著證監會4月1日啟動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股市改革新政進入了密集期。從打擊內幕交易,到推行強制分紅政策,再到改革退市制度,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任後連續祭出的監管利器,使市場看到監管層對股市改革的決心。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稱,但無論是郭樹清喊話“藍籌股顯現罕見投資價值”,還是數次公開推動養老金入市,投資者卻都不買賬,以前屢屢奏效的監管層表態,市場如今卻無動於衷,股市依然跌跌不休。那麼,為什麼監管層的種種舉措難見效果?造成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運行嚴重背離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救市”舉措屢屢奏效

  中國股市歷史上經歷了數次大起大落,每一次牛熊分界,似乎都受到管理層對股市表態的影響。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中國股市一路下行。2009年2月,溫家寶總理號召大家要對中國經濟有信心,對中國的資本市場也要有信心。隨後A股迎來一波快速上漲行情。

  遠可追溯到1999年的“5.19行情”,近則是今年1月6日滬指大跌至2132點,溫總理“要提振股市信心”的喊話以及積極的股市政策,促成大盤反彈到2478點。分析人士認為,A股市場一直很聽“招呼”,管理層在股市下挫時為提振市場信心而發表的言論或是透露出的重大利好消息,都會或多或少讓股市有所回暖。

  然而今年兩會結束後,股市變得不那麼聽“招呼”了。管理層又是倡導藍籌又是抑制炒新的喊話, 卻並未換來市場的積極回應。短短半個月時間,滬指已經吞噬了2月份的漲幅,一舉跌破了2300點關口和60日均線的支撐。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記者表示,所謂管理層對市場喊話,更多的是側重投資者教育或是市場改革宣傳,其中並沒有我們想象的“救市”意思。自2009年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市場化以來,一級市場“去行政化”已取得明顯成效,“政策市”基本退出歷史舞台,證監會的主要職責也由過去的“滅火”或“救市”轉換到監管與“治市”上來,淡化了行政干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