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媒:“懲罰”中國拯救不了美國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3 00:18:38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近來,美國對華貿易限制行為呈現出愈來愈烈之勢,甚至出現了一周內對中國六種輸美產品連續採取貿易救濟措施的密集政策。

  新華網轉載登美國國際先驅導報的文章稱,美國有關行政部門的上述行為實在很難用心態平和來形容,出現了不應有的焦躁甚至失控情緒,著實有損美國的大國風範。不過,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這種行為倒是可以理解。一方面,美國經濟尚未真正走出復甦,美聯儲甚至還在考慮是否要進行第三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對美國某些人士而言,直覺上通過限制中國產品對美出口似乎能夠幫助本國產品的銷售;另一方面,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總統和部分國會議員都面臨著選舉的壓力。為了表現出“強硬氣質”或者是“英雄氣概”,某些政治家特別傾向於樹立一個外部對手作為標靶,並把美國民眾對於國內治理的不滿怒火引向這個標靶。很不幸的是,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且對美擁有貿易順差的中國成為被瞄準的對象。正是在經濟不景氣夾雜著政治選舉角力的雙重推動之下,美國國內出現了針對中國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混濁合流。

  站在美國自身的角度,美國上述行為或許可以理解。但必須明確告訴美國的是,靠懲罰中國不能幫助美國。美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是其國內經濟發展進入危機應對後期的必然結果,也是必須經歷的陣痛。沒有美國國內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的實質性成功調整,就沒有美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對美國來講,早一點認識這個本質所在,早一點採取措施進行解決,就能夠幫助美國早一點真正走出衰退。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除了收獲些國內利益集團的叫好與支持之外,並不能在根本上扭轉美國目前的經濟困局。

  文章指出,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貿易中,中國事實上只是全球生產的一個“地理概念”而已。所謂鎖定中國,懲罰中國,其實並沒有理解全球化的真正含義。在全球化時代,生產的國別界限已經異常模糊,剩下的只有資本的跨境流動。即便美國封鎖了所有來自於中國的出口,全球資本及一些物質產品,比如輪胎、鋼材和紙張,仍然會輕鬆地流向其他要素成本低廉的地區進行生產,比如越南、印尼、尼日利亞、巴西,甚至是孟加拉或者老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