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王卓祺與中評社青年記者對話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2-03-19 00:19:51


王卓祺到訪中評社香港總部,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等熱情接待。(中評社記者黃蔚攝)
 
  記者:選戰已到最後階段,有人鼓吹投白票,流選可能性有多大?你曾經接觸民主黨人士,他們會否開放投票? 

  王卓祺:香港在2017年會出現第一次普選,假如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限制泛民人士出選的話,或會激起很大的民意反彈,所以這一次是最後一次以選舉委員會形式的特首選舉,也是中央最後一次比較有影響力的選舉,我不認為中央會冒險令選舉有流選的情況出現。另一方面,白票的出現也會打擊選舉的權威性,所以我覺得這機會比較小。過去幾十年,香港社會都向商界傾斜,包括政府的取態,商界也不會跟政府對抗,所以假設中央有某種的啟示,商界也沒有理由反抗。所以,從中央政府的角度來講,會珍惜這次的機會,會令選舉出現其樂見的局面。我一直是這麼去分析這一問題。 

  第二是泛民的問題。泛民很難控制,因為泛民內部有很多黨派,部分人的行為較為激烈,投白票的機會也較大。民主黨就很難說了,現在看來,有一半的機會會投白票,何俊仁也對外表示不排除這一講法,這很難預計。泛民主要的目的是要使整個選舉的認受性降低。據我的接觸,我認為他們現階段還不想和政府在執政,特別是職位方面,有任何的交易,這一點是很清楚。但不能排除泛民在政策上和政府合作,我不認為泛民與現任和未來的政府沒有合作的機會。泛民這次的策略是要保持實力,在下一屆普選出來參選特首。大家都在為2017年做準備。 

  記者:這次選舉中出現抺黑、攻訐,港大學生會也捲入其中,您如何看這些現象?是否擔心劣質選舉文化會影響香港的未來?

  王卓祺:這是一個不好的發展,很可惜有這種情況出現。但我們要弄清楚“抹黑”和“揭露”的分別。假設政治人物做了很多的錯事,要對過去的錯失負責,令公眾有知情權,這僅是“揭露”,與“抹黑”不同。“抹黑”的定義是僅有一半的事實或無中生有、中傷的意思,有一種說法叫“泥漿摔跤”,將本身是造謠的事情,丟給對方,令民眾產生恐懼、厭惡的聯想,從而打擊對手,這些就是“抹黑”的手法。“抹黑”的手法在民主選舉中很普遍,在九十年代加拿大的聯邦選舉中也有出現,當時加拿大保守黨“抹黑”自由黨的對手,稱其黨魁臉局有痙攣,以此打擊對手。可是這一舉動令選民反感,在其後的選舉中,加拿大保守黨由選前的154議席,跌至僅有兩席,可見有時“抹黑”對手並非好事,難得民心。“抹黑”沒有事實,“揭露”有事實,當“抹黑”變成“揭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有事實證據支持,但一直停留在謊言中的“抹黑”是沒有事實根據的,沒有作用的。說人“黑金政治”要有事實證據,黑道中人是證明,但誰請他來的呢?這是一個重點。說有利益關係,但競選辦有給應付之款項,所以說到“黑金”就應該加一個句號,再講下去就是“抹黑”了,因為很多的事都還未得到證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專題: 港澳焦點人物訪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