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王卓祺與中評社青年記者對話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2-03-19 00:19:51


王卓祺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如果我們的領導人缺乏政治歷練,只抱著“打好這份工”、少做少錯的心態,政策就會變得很因循。(中評社記者黃蔚攝)
 
  過去五年,前三年政府在紓困措施方面花了1100億,第四年花了600億,第五年(今年)將會用766億,總共2400多億,平均每年近500億,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政府每年開支大概3000億,500億其實是很高的份額。其實,政府有很多空間可以在政策性問題上多一些承擔,而不能總是“一次過派糖”。比如,最低工資立法就是一個政策性的措施,政府數據顯示,最低工資立法之後最低收入人士的工資增加了14%,可見效果不錯;另一個民間機構的統計也顯示,最低工資對減低貧富差距的貢獻不小。另一個例子是新交通津貼,也是長期政策性的承擔。其他方面,政府很多事情沒有做,比如樓價和土地供應方面,拖了很多年才推出一點措施,不能真正及時有效解決問題。我們的調查顯示,2006年之前,政府和市民之間的關係並不差,當時“官民矛盾”在各種矛盾中位列第六,近兩三年由於樓價失控飆升,政府未能及時應對,民怨積聚,官民矛盾才惡化得很快(編者注:請參考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的《香港和諧社會研究》)。 

  這種不會主動干預市場的“管治哲學”,讓政府變得很被動,對社會經濟民生的問題反應很慢。再加上“公務員治港”,公務員講究做事穩妥,謹慎別犯錯,所以常常瞻前顧後,不敢大膽推行新的政策,以致民怨累積。 

  在我看來,政治方面的人才有不同種類,分“政治人才”和“行政人才”。政治人才要有魄力、有領導能力、有前瞻遠見,香港缺乏這種人才。我們有很多行政人才,他們聰明能幹,可惜被錯置崗位。如果我們的領導人缺乏政治歷練,只抱著“打好這份工”、少做少錯的心態,政策就會變得很因循。比如本屆政府提出的六大產業,就很難落實,停在那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專題: 港澳焦點人物訪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