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武漢公租房冷場:首批超六成無人問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18:14:26  


 
  建設目標需科學決策

  對此次武漢遇冷的公租房,全國政協委員張泓銘很熟悉。這位住建部專家委員會住房組成員說,公租房建設在2009年提出,此後各地開始行動。

  當時一個不太樂觀的現實是,從1998年房改至2009年,房地產市場異常活躍,成批土地應用於商品住房建設,包括非住房建設。城市的中心城區已經沒有土地了。其後果是,新建的保障房只有往城市四周推,相應的房子的區位就遠了。

  “這是造成一些市民對公租房熱情不高的物理原因。”張泓銘說。

  在空間距離太遠等較淺層面的原因之外,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注意到保障房建設更深層次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顧問、原副行長劉克崮說:“建設中國住房保障體系一定要把握從體系上進行建設,在體系上沒有想清楚時,在點上不要著力過大。”他認為,應把中國人按收入等級進行分類,然後在此基礎上制定保障房建設體系。

  曾擔任遼寧省副省長分管社保工作的劉克崮說,國家統計局對全國人口進行過五等份劃分,即低收入、中低收入、中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這是基礎,政府對應提供低保房、廉租房、平租房、平價房等予以保障,比如低保房提供給低收入者中的低保戶,相當於兩限房的平價房提供給中低收入者。

  按照劉克崮的估計,前述四檔保障性住房預計可以覆蓋占比為20%的低收入者和20%的中低收入者,這40%人群的保障建立起來就是中國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中國保障房建設在2011年開始大規模上馬。今年,保障房在建規模將達到歷史之最。有開發商稱其為保障房建設“大躍進”。

  不過,張泓銘認為,這是對住房保障的補課。從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以後,蓋了很多商品房,雖然安居工程也還在搞,但總體而言,所蓋的適合住房保障的中小套型的房屋太少。

  今年“兩會”期間,中央政府提出,2012年將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500萬套,新開工700萬套以上。

  對於如此巨大的保障房開工量,曾不斷有人質疑。不少人還對地方政府能否完成“十二五”規劃期間3600萬套保障房的目標存疑。

  張泓銘表示:“保障房建設不是簡單要多少量的問題。具體確切數量,應該是工作實際磨合出來的一個數量,要與國家和政府能承擔的相適應。這不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經濟發展的問題。”

  一名接近武漢市政府的人士說,目前上級劃定保障房建設數量的任務後,省裡就把指標下達到各市,各市再下達到各區。這種指標和其中各類型保障房的具體比例,並不是建立在公眾需求的調查分析之上,出現武漢公租房遇冷也就不足為奇。

  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採取具體措施,使保障房建設目標更加科學。

  從2012年起,江西省、廣東省已決定停建經濟適用房,以避免出現武漢市洪山區那種無人購買仍要繼續建設的局面。兩省將重點都放到了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設上。

  3月10日,北京市住保辦透露,北京將在全國首次正式組建市住房保障決策咨詢專家組,以使北京的住房保障政策設計和管理運行更加符合社會實際,更有科學性。

  目前,在各地政府都將指揮棒指向大規模建設保障房的背景下,更長遠地看待建設規模也十分必要。

  全國政協委員劉克崮說,住房階段性的短缺現象在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存在,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的考慮,要在住房制度建設方面遵循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住房供求的一些基本規律。

  他介紹,城市化初期,大量的人進來,城市化後期,房子就開始剩餘,因為農民不進來了,然後又開始老齡化,房子是慢慢剩下來的。

  “我們現在正好在這個中間點上。2011年城市人口達到了50%,大量進城開始放緩,速度逐步下降。所以,怎麼把握我們代際之間供求關係的規律是十分重要的。”劉克崮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