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明康:低水平重複建設令人發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7 10:02:07  


產能過剩情況太明顯
  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昨日,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在談到經濟發展形勢時表示,今年最緊迫的任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現在各行各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低水平重複建設的情況,令人發指。

  據新京報報道,劉明康表示,這樣子是沒有辦法提升我們的競爭能力的,是沒有辦法積累一定利潤來做研發提升產業價值鏈的。

  劉明康表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落實時應分兩方面來講,哪些是應該由政府做的,哪些是企業自己做的。政府應該如何做?比如,通過財稅進一步結構調節,使得企業留有更多利潤可以自主研發。政府的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優化作用需要進一步結合起來。

  眾談調結構

  李毅中 調整產業結構牽扯生死

  談產業結構調整,工業首當其衝。我認為,在很長一段歷史時間裡,以工業為主導的格局恐怕不能改變,但是它需要升級轉型,要向服務業延伸,要改造,這是毫無疑問的。

  最近出現了“實體經濟空心化”,資金不往實體經濟投了,哪賺錢就往哪兒投。另一方面,甚至是實體經濟自己的錢也不投主業了,去搞別的了,炒房地產了。

  我覺得要解決這些問題光靠企業、行業不行,必須靠政府加快改革,必須靠政策引導。如果時間耽誤了,再過五年,到十三五的時候我們還是轉方式,調結構,那就糟了。那就不是經濟又快又好,平穩發展的問題。我說的嚴重一點,是經濟支撐不了了,支撐不下去的問題。

  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不光是經濟發展快慢的問題,而是牽扯到我們的生死攸關。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 李毅中

  李稻葵 解決老百姓三大切膚痛

  就經濟改革而言,須解決“房地產發展體制”等三個老百姓的“切膚之痛”。限購令只是臨時性措施,重中之重系保障房建設,地方政府應將其作為資產經營,通過出租長期獲得收入。

  第二個切膚之痛在於商業銀行,一方面風險很大,另一方面擠壓實體經濟利潤,“商業銀行改革是關鍵”。第三個切膚之痛系“政府職能轉變”,由於政府管的事、手中的資源越來越多。“政府職能轉變”途徑在於財政改革。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李稻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