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相比較,國民黨以“象徵性統一”(一中)滿足北京,民進黨以“象徵性沒有台獨”(一中憲法)滿足北京;國民黨以“現實沒有統一”堅守主權在民,民進黨以“現實只有台澎金馬”堅守主權在民。
不過,儘管同為“虛統”的象徵符號,民進黨接受“一中憲法”卻比國民黨接受“一中”更能釐清兩岸現實。畢竟兩岸各有“憲法”,國際社會容易分辨,但兩岸同屬“一中”,卻容易引起兩岸已有統一框架的誤解。
接受“中華民國憲法”,納入國際主流秩序
面對迅速深化的兩岸經貿,以及美中支持的“九二共識”兩岸框架,民進黨作為執政導向的在野黨,並無片面反對到底的空間。民進黨要邁向執政,要能穩住大局,就要坦然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不可能永遠游移在“在野就否定中華民國”,主張制憲正名”與“執政就接受中華民國”,默認一中憲法”的統獨兩極之間。
邁向“制憲正名”的台獨黨綱,作為民進黨早期政治運動的理想,當然無可厚非,但民進黨早已不是革命團體,更已不是體制外運動,甚至還曾在“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執政過八年,早已坦承“做不到制憲正名”。政治現實既已如此,民進黨繼續堅持脫離國際現實的台獨黨綱,只會製造自己邁向執政的困難。
歷史上,英國工黨曾因為堅持脫離現實的“國有化”黨綱,導致持續在野18年,直到廢除黨綱才重新執政。日本社會黨更因為堅持不結盟的“反美日安保”黨綱,導致永遠在野,甚至最後不敵國際現實,在日本政壇瓦解消失。
不幸的是,民進黨邁向“制憲正名”的台獨黨綱,與日本社會黨“反美日安保”的不結盟黨綱,脫離國際現實的程度幾乎相同。面對兩岸經貿的迅猛發展,以及美中聯手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繼續堅持不合時宜、連自己執政都坦承“做不到”的台獨黨綱,只會使民進黨淪入永遠在野的厄運。
作為捍衛台灣主權和民主的政黨,新時代對民進黨的召喚,已經重新定義了代表台灣人民的保台內涵。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必須轉型為納入國際主流秩序的政黨,才可能同時因應兩岸經貿與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