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標準普爾(Standard and Poor’s)上周五的舉動對金融界來說算不上最讓人驚訝的事情:該評級機構去年12月就警告過,歐元區國家有被降級的危險。德國事實上成了“最後一個屹立不倒的人”,其他國家則都倒在了致命的“三宗罪”之下:樂觀主義、不作為和疏忽。
金融時報今日刊登匯豐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勛的分析文章稱,太多國家都對復甦抱著太過樂觀的態度,儘管當前所有證據都預示著歐元區將整體陷入衰退。收入不足已經把各國推上了不可持續的財政道路,而經濟產出收縮只會使收入缺口進一步擴大。
文章表示,對於在政治權宜之計和財政現實之間進行艱難取捨的政客們來說,不作為或許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說,法國需要推行緊縮措施,使基本赤字回落到可控水平,同時還要使歐元區的夥伴國相信,法國政府正在認真對待財政紀律問題,但與此同時,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也希望在今年春季的總統大選中獲得連任。
至於說疏忽,有關財政協定的想法倒是不錯,可惜沒有涉及造成今日危機的收入缺口問題。在2008年經濟崩潰之前,許多歐洲國家都擁有良好的財政紀錄。這些國家本來肯定可以達到擬議的財政協定中所列出的許多條件。
文章稱,歐元區的財政保守派至今仍然認為,緊縮措施會自行發揮作用:收緊財政政策將導致赤字下降,而赤字下降將導致利率下降,進而推動經濟增長加快。緊縮措施會使勞動力成本下降,從而有利於競爭力的提高,把這些益處綜合起來,乍看之下,緊縮措施好像確實能夠奏效。
然而在歐元區內部,這個論斷並沒有應驗。希臘有它自身的許多問題,如果上周五重組談判破裂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那麼這些問題肯定會變得更加嚴重。然而,即使是奉行財政保守主義的國家也沒有從緊縮措施中獲得好處。愛爾蘭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仍高達7.8%,考慮到該國經濟活動極其疲弱,這個水平真是高得離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