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遠看金正日 金大中:他很健談且睿智幽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1 09:14:31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謝爾蓋.盧佳寧認為,金正日去世後注定會組建過渡領導班子。他說:“出現這一場景是因為接班人年輕,沒有太多經驗,在國內實際上將形成集體管理,實際權力將由少數軍事領導掌控。權力重心仍然留在國家國防委員會。國內的軍方作用無疑將會增強。”

  這位學者推測,隨著朝鮮領導層的更新換代,朝鮮按中國模式進行改革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

  謝爾蓋.盧佳寧認為,朝鮮權力更迭會相對平靜,俄羅斯知名朝鮮問題學家格奧爾吉.托羅拉亞也認同該觀點。與金正日見過面的托羅拉亞指出,在大約一年時間裡,朝鮮將建立起新政權體系。“我不認為現在會開始權力鬥爭,因為北朝鮮領導層已經做好了應付這種突發事件的準備,儘管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托羅拉亞指出。

  英國《衛報》的文章說,金正日逝世後,金正恩效仿鄧小平,在朝鮮推行改革開放具有可能性與可行性。目前,中國希望朝鮮政局得以平穩過渡,避免朝鮮國內和東北亞局勢的動蕩,尤其是對中國及其東北邊界省區造成影響。朝鮮領導人的變更給該國改革創造了寶貴的歷史機遇,而且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經驗也表明,改革不會對已有的政治體制構成根本的威脅。

  《衛報》的文章認為,朝鮮對中國的成功模式表示出了有限的熱情。若不進行重大的改革,朝鮮與各鄰國在經濟上的差距將日益增大。朝鮮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極高,中國占朝鮮引進外資的90%和外貿總額的80%。對中朝雙方而言,這種經濟上的相互依賴是互惠互利的。

  《朝鮮日報》的文章援引朝鮮問題專家的評論稱,朝鮮目前的氛圍與17年前金日成逝世時不盡相同。市民們好像早有心理準備似的,在悲痛中大家接受了這一事實。

  日本《產經新聞》認為,金正日去世對中國外交而言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在與韓國和日本的外交事務中,朝鮮將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因素。隨著今年年末和明年年初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和韓國總統李明博相繼訪華,中國將會利用對朝鮮的影響力來謀求在對日、對韓外交談判中的有利位置。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將是12月28日金正日的葬禮儀式。朝鮮政府已經表明朝鮮將不接受任何外國使團的吊唁,但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仍有可能派遣一名高級官員作為特使出席金正日的葬禮。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說,正是因為保持高強度的威懾,西方才贏得了冷戰。美國不要使用軍事力量推翻朝鮮現政權,對待朝鮮不能像對待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一樣使用武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