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正日之後的朝鮮充滿變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0 16:24:23  


資料圖:金正恩。
  2011年12月17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在坐火車視察途中心臟病發,“心力交瘁”逝世,享年69歲。消息在事隔兩天之後才傳開,朝鮮半島各利益攸關方都啟動了應變機制,自不在話下。美國總統奧巴馬及時對韓國總統李明博表達最堅強的支持,給面對戰爭威脅的韓國起著鎮定民心的作用。

  韓國的消息指出,朝鮮在宣布最高領導的逝世消息時,差不多同時試射了兩枚短程飛彈。但韓國將此事加以淡化,不認為這次試射跟逝世消息有關。

  金正日之死為幾種可能的轉變帶來契機,在各種變數當中,西方國家若要看到“平壤之春”不久之後降臨,為朝鮮開創一條民主改革的道路,就目前來看仍是一個不很實際的期望。朝鮮是世上絕無僅有的非正常國家,從北非到中東的民主改革之風吹不進這個封閉的國家,而且外來壓力越大,統治權力機構的反彈也會越大。他們會不惜以激烈的行動,抗拒外界的一切壓力。就算是它的長期支持者中國也無法在促使朝鮮作出改變,即使是漸進式的改變方面發揮太大的影響力。

  朝鮮在2009年4月退出六方會談,一個月後隨即試炸了第二枚核彈。金正日在國內經濟發展上毫無建樹,並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人民處於饑餓的境地,但他懂權謀,經常把美國及其盟國玩得團團轉。韓國給北方同胞送糧食,聯合發展朝鮮境內的旅遊區,還是被朝鮮呼之則來,揮之則去。

  美國這幾個月來原本正在與朝鮮進行幕後的商談,致力爭取朝鮮回到談判桌上,而朝鮮不久前也表示,要六方會談在不預設條件下恢復召開,它願意把朝鮮的濃縮鈾計劃帶到談判議程上。

  奧巴馬今年10月間還曾警告朝鮮,不要採取更多的“挑釁”行動,否則它將面對進一步的孤立和國際壓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