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峰經過村裡的小路
|
王立軍黑且精瘦,額頭上橫著5條深深的抬頭紋,手上還有被玉米杆割破的紫色傷痕,看上去像個十足的莊稼人。他當過十幾年小學老師,後來調到鄉文化站工作。鄉鎮事業單位改革時,他符合工齡30年的條件,只能提前退休。
王立軍在電話裡爽快地答應了劉晏清。他不是本村人,但也聽說過這家人的事。他看過宣傳册,知道艾滋病“不像2003年非典那樣興師動眾”,它是可防的。
“不是說咱思想境界高,一開始我是衝著錢去的。”他一擺手,半開玩笑地說。其實他並不知道政府能給他開多少錢。
回到家,王立軍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妻子。“我明天又要上班了,還去學校當老師,就教一個學生。”他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說,“一個艾滋病小孩。”
“你彪(東北方言,傻的意思)了?別人不幹你幹呀!”妻子急了。任憑王立軍接下來怎麼解釋,她只有一句話:“你要幹就別回家!”
那天晚上,王立軍和女婿說起這件事時,妻子仍在旁邊不依不饒,“你看,他是不是有病?”女婿倒挺開通,“沒事,這個病就那幾個傳播途徑,別聽他們瞎說。”妻子沒再說什麼,王立軍就當她默許了。
2004年11月20日,“愛心小學”在村委會裡開學了。學校裡只有兩個人,操場是村委會的院子,唯一的教室不足10平方米,籃筐是綁在電線杆上的一團鐵圈,只有村小那個標準籃架一半高。
見到小峰第一面時,王立軍有些意外,這個被母親領來的小男孩,瘦小得不像已經過完7歲生日的樣子。在母親的提醒下,小峰叫了聲“老師”,又鞠了一躬。王立軍伸出胳膊,一把將他摟在懷裡。
“別聽他們的,他們都瞎說,咱不是那種病。”
村裡有了兩所小學,相隔僅百米,坐在村委會的這間教室裡,能聽見對面學校清脆的上課鈴聲。
小峰的學校沒有鈴聲。這裡也沒有考試和作業,而且只上半天學。每天早上,母親用自行車載著他,儘管步行的路程還不到10分鐘。王立軍故意讓小峰的到校時間和對面學校錯開,晚到、早退。這樣,即使沿著同一條路上學,他和村小的學生也很少碰見。
小峰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他呼吸時,胸口有時會響起一陣成年男人打呼嚕似的聲音。他學會了咳嗽時轉過頭,吐痰也跑到屋外的小路邊。
他幾乎沒再去過對面的學校。除了一次電視台錄像,記者讓他站到村小大門那裡,他兩手攥住鐵栅欄,一張小臉貼了上去,茫然地向裡面張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