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粵紀念辛亥百年大會 汪洋穿中山裝出席(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0 09:05:18  


汪洋書記身著中山裝在紀念大會上講話。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南方日報報道,8日上午,廣東省各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在廣州市中山紀念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歐廣源,省政協主席黃龍雲出席大會。大會強調,要進一步弘揚偉大的辛亥革命精神,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為開創中國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實現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不斷譜寫無愧于革命先驅、無愧于偉大時代的輝煌篇章。

  紀念大會由黃龍雲主持,汪洋作重要講話。

  汪洋首先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和全省人民向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向為中華民族復興作出不朽貢獻的辛亥革命先輩表示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向辛亥革命志士的後人、應邀參加紀念活動的來賓和朋友們致以親切的問候。汪洋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結束了中國兩千余年的封建專制制度,開創了民主共和新紀元;它開啟了中華民族進步的閘門,為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道路打開了新的視野,使民主思想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它首次將反帝反封建結合起來,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的民族民主革命,雖然未能根本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動搖了反動統治秩序,極大地激勵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而更加勇敢地奮鬥。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們,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鬥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紀念!

  汪洋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革命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始終把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視為辛亥革命的繼續和發展。廣東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是辛亥革命的搖籃與策源地,也是孫中山先生和革命黨人長期從事革命宣傳和武裝反清的地方,繼承和弘揚辛亥革命精神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汪洋強調,行動是最好的紀念,發展是最好的繼承。廣東幹部群眾繼承和弘揚辛亥革命精神,要堅持做到三點。一是堅持振興中華、匹夫有責,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要自覺肩負起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立足新起點,把握新趨勢,建立新機制,增創新優勢,切實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朝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勇前進。二是堅持熱愛祖國、維護統一,進一步擴大粵台交流合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努力奮鬥。要積極貫徹落實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積極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不斷深化粵台經貿交流合作。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增強民族意識,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繼續擴大粵台各界往來,共同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為兩岸同胞謀幸福,為中華民族創未來。三是堅持順應潮流、與時俱進,為廣東切實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排頭兵作出積極貢獻。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銳意創新、開拓進取,毫不動搖地堅持科學發展觀,應對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始終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核心任務,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核心競爭力,實現區域平衡發展;必須不斷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的體制機制,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強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加強推進住房保障體係建設;必須大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依法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紀念大會上,共青團廣州市委書記魏國華代表廣東省和廣州市各人民團體發言,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廣東省委會主委周天鴻代表廣東省和廣州市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發言。

  紀念大會前,汪洋、黃華華、歐廣源、黃龍雲和省領導朱明國、朱小丹、周鎮宏、徐少華、張廣寧、湯炳權等會見了出席紀念大會的辛亥革命先輩後裔代表,希望他們繼承先輩遺志,保持堅定信仰,為實現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功立業,不讓革命先輩的鮮血白流。孫中山先生曾侄孫孫必達等表示,作為辛亥革命未竟事業的繼承者,要以天下人為念,為天下人謀幸福,沿著民族復興之路奮勇向前,以實際行動告慰先輩在天之靈。

  出席紀念大會的有: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負責同志,在穗副省級以上老同志,省軍區、省武警總隊、省邊防總隊、省消防總隊主要負責同志,廣州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負責同志,部分在穗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部分省、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常委,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省和廣州市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主要負責同志,無黨派人士代表,辛亥革命先輩後裔代表,省和廣州市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幹部代表,孫中山先生故鄉中山市代表,解放軍官兵、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師生代表等,共約3000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