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專論:辛亥百年浮現的歷史大形勢大轉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5 01:09:41  


 
  太平天國孕育了辛亥革命

  所幸在這之前,孫中山已是洞悉國難的症結是徹底的改變才留下革命的火種。事緣他在1894年,上書李鴻章建議改良這個國家,可惜李鴻章並沒有重視,沒有接見他,儘管他的投書寫得很好,包括怎麼改良中國和利國利民之道。不幸的是他上書不及一個月,即1894年的7月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甲午戰爭讓中國再把台灣分割出來給日本,傷透了國民的心。這也激發了孫中山在1894年10月遠渡美國成立興中會。在成立了興中會之後,他就不斷的搞革命。當清廷勢力還未消失時,孫中山也一直不斷的在海外流蕩,他在香港逗留的時間甚短,因為英國也不願意得罪清廷。這也是為什麼清廷得以在倫敦暗中捉捕孫中山,因為清廷與英國的關係較好,容易對孫中山下手(後事機敗露,孫中山獲其友人營救)。還有就是為什麼孫中山來到新加坡卻不受重視?原因是新加坡也是英國的殖民地,處於比較公開和敏感的地帶。英國不能讓孫中山大張旗鼓從事反清活動。因此,孫中山逼不得已輾轉到檳城,作為最後的海外基地。

  事實上,在交通與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孫中山得以在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同盟會是件了不起的突破。雖然日本的同盟會只影響了當地的華人及留學生;在美國及歐洲也沒有多少知音人,但他卻在檳城找到知音人。他來檳城最長的一段時間就是在1910年,居住了將近半年。在1910年的10月開了一個歷史性的“庇能會議”,拍板決定第十次起義(因而有了1911年4月的黃花崗起義失敗及同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的壯舉)。孫中山在這之前的9次起義都失敗了,但檳城的支持者有正義感、不怕得罪清朝,也就義無反顧地介入其中。這也是為什麼他在1908年時把南洋同盟會的大本營由新加坡搬來檳城繼續活動的主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