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華人移民把新加坡當家園建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31 11:26:59  


 
  20年前裕廊西很荒涼 

  張善勇說:“當初我們這批人相互之間並不認識。來新加坡之後,因為住在臨近的幾座組屋,大家才開始慢慢熟悉起來。”

  20年前,國大和南大向政府租下位於裕廊西的三座組屋,作為來自海外學者家庭的宿舍。就這樣,張善勇和當時同期來新加坡,分別在國大或南大工作的學者們,都成了鄰居。

  那時,他們的子女都還小。張善勇的女兒當年讀小二,兒子才三個月大。他說,他們很多人是因為帶孩子在樓下玩,父母之間才認識並熟悉起來。後來這些家庭越來越親近,離開宿舍後也經常走動、聯絡,逢年過節還常在一起搞聚會。

  談起這20年來的感受,張善勇感慨“變化太大了”。他舉例說:“當初剛來的時候,裕廊西這一帶還非常荒涼,建築物很少,居民也很少,平時感覺冷冷清清的,可你看現在多麼熱鬧!”

  小女孩成同事 兒子成校友 

  不僅如此,每個家庭的變化也非常大。最顯著的是孩子們大都已長大成人,有的已完成學業開始自立。比如張善勇的女兒張京晶,已在南大完成學士和碩士學位,目前她獲得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獎學金,正一邊工作一邊攻讀博士。凑巧的是,她目前的上司,就是前面提到的齊國均博士。

  那天在晚宴上,齊國均也非常感慨地談及此事:“當時京晶才這麼高,一直是喊我齊叔叔的,可一轉眼,她已經是我的同事了。我說再過幾年啊,沒准兒她就成我的上司了。”齊國均的一番話,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而張京晶的弟弟張健宜生於美國,隨張善勇教授來新加坡時他才三個月大。20年後,他選擇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深造,而張善勇就是在威斯康星大學獲得材料學博士學位的,如今兒子已經成為自己的校友。

  這次晚宴,張善勇特地穿上一件紅色汗衫。這是兒子從威斯康星大學帶回來送給他的,上面印著的英文是“威斯康星老爸”。

  把新加坡當家園來建設 

  張善勇回顧說,當初來新加坡之前,說實話,對這個國家了解並不多。他只是在上山下鄉的時候看過一段介紹,知道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還有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華文是那裡的官方語言,所以感覺特別親近。當時南大派人去威斯康星招人時,他特別抽空去聽了說明會。後來他放棄在美國的發展,選擇來新加坡工作,不排除有情感方面的因素。

  20年後,早已成為新加坡一分子的張善勇教授表示,對這個國家的認同早已今非昔比。他說:“今年是新加坡46歲的生日。你想啊,其中有20年,也就是有近一半的歲月,有我們的陪伴,有我們的付出。我們完全是把新加坡當作自己的家園來建設的。”

  為新加坡的科研發展作出貢獻 

  張教授介紹說:“國大和南大目前的排名都已進入世界100強,尤其在科研領域可說是名列前茅,完全可與世界頂尖學府相媲美。隨著國家的投入,全世界的人才和創意都在向這裡匯集。

  “20年前,新加坡的大學和工業界的科學技術研究,幾乎是從零起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許多尖端領域的科研工作,就是從我們這批人來了之後才開始的。我們見證了國家這20年來的變化和進步,也可以自豪地說,我們這批人,為新加坡的經濟和科技的進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這20年裡,張善勇本人也碩果累累,他發表科學論文200多篇,由他編撰的專業書籍有七部,其中2008年出版的《材料表征技術》已被五所美國大學採用為教材。他在硬氏納米複合材料薄膜、生物塗層以及藥物釋放、電子薄膜、染料敏化、太陽能薄膜電池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

  2006年,張善勇被晉升為正教授,並被南大聘為終身教授;他也連續兩屆獲選由50名教授組成的南洋理工大學學術參議會成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