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王健壯:蔡英文發表兩岸政綱 蘇貞昌最感欣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5 14:41:14  


  中評社台北8月25日電/中國時報前社長王健壯今天在該報撰文指出,蔡英文發表兩岸政綱後,最感欣慰的人應該是蘇貞昌,因為蔡英文終於接受了他創造的“台灣共識”這個名詞。 

  今年初民進黨進行黨內“總統”提名之爭時,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呂秀蓮主張九六共識,蔡英文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主張,蘇貞昌則拋出“台灣共識”概念,主張以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為主要精神,堅持“主權”立場。 

  但蔡英文當時對蘇貞昌所提台灣共識的評語是:“仍然不脫民進黨對中國問題思考的框架”,沒想到才事隔幾個月,台灣共識與《台灣前途決議文》,卻變成了蔡英文兩岸政綱的主軸;歷史之充滿弔詭與諷刺,由此可見一斑。 

  文章說,蘇貞昌當時除了被蔡英文批評外,連人在牢中的陳水扁也質疑台灣共識反不反對一個中國的主張?陳水扁同時認為,《台灣前途決議文》是為了因應兩千年“總統”大選所通過,事隔十二年,這項決議文其實已有許多矛盾與窒礙難行之處,並不適用於明年“總統”大選。他還消遣蘇貞昌“沒出聲不一定就是啞巴”,“如果…祇能人云亦云,說些不太有爭議的好聽話,這是不足的”。 

  陳水扁雖然支持蔡英文選“總統”,但可以想見,他在得知蔡英文竟然把蘇貞昌“啞巴出聲”的主張當成兩岸政綱的主軸後,一定又會在牢中伏案疾書,趕著寫文章批評蔡英文的錯誤。 

  蔡英文一向批評國民黨陷於歷史框架中處理兩岸事務,但她搬出十二年前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其實也證明她自己陷於另一個歷史框架中,如果她當初批評蘇貞昌的那句話是正確的,她現在也就必須接受別人批評她的兩岸政綱,仍然不脫民進黨對中國問題思考的框架。 

  也因為她擺脫不掉民進黨過去的思考框架,兩岸政綱雖然洋洋灑灑寫了七、八千字,從五百多年前大航海時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一路描繪到十幾年後亞太自由貿易區的美麗遠景,但她除了一再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外,卻提不出一個新的論述或主張,既可以取代九二共識,又可以跟中國進行雙向互動。換句話說,蔡英文的兩岸政綱即使修辭一百分,論述也雄辯滔滔,但其實祇是一篇一廂情願的政綱。 

  文章認為,以九二共識來說,這個名詞雖然是蘇起事後創造,在九二年時並不存在,但這幾年九二共識已變成兩岸與國際間通用的一個名詞,卻是既成事實,亦即九二共識當年雖不存在,但這幾年卻弄假成真,歷史並不存在的,卻變成現實的存在。但民進黨卻一直把九二共識當成歷史問題,去爭論它過去是否存在,這是自欺欺人,矇著眼睛不願面對現實。 

  民進黨可以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也可以批評它是個脆弱的共識,祇是解決兩會協商爭議的技術性設計,並非解決兩岸主權爭議的制度性設計,但卻不能否認九二共識的現實存在,更不能在否認後,又提不出一個替代性共識,作為兩岸雙向協商的可長可久架構。 

  再以ECFA來說,這個協議當然是九二共識的產物,ECFA如果是果,九二共識就是樹,蔡英文可以視ECFA為既成事實,卻又否認九二共識,這是自相矛盾;況且,依照毒果樹理論,一棵有毒的樹所結的果子是不能吃的,蔡英文又何必要概括承受ECFA的既成事實?這種分割九二共識與ECFA的策略,就像她把兩岸政策分割成經貿與“國家安全”兩部分一樣,都是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 

  不管喜歡與否,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現階段兩岸關係進展的驅動力來自九二共識,沒有這個驅動力,就不可能有這幾年的兩岸互通,民進黨如果不想讓這個驅動力繼續領航兩岸,就必須創造另一個驅動力來續航兩岸進程,否則,就像蔡英文自己所說的“堅持自己的原則最重要”,對台灣並不是一件好事。 

  其實,歸根究柢還是一句話:民進黨不應被九二共識這個名詞綁手綁腳,也不應自陷於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歷史框架中故步自封,而且,台灣共識祇是內部共識,並非兩岸共識,如果共產黨不桴鼓相應,政綱即使寫得再好,也祇是一堆美麗的文字;這是兩岸關係的現實,殘酷至極卻不得不面對。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