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莫讓“三公”公開流於形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1 09:20:22  


 
  “三公”公開只是政務公開的一小步,其目的是施政透明,是為了讓社會監督,更好地預防腐敗。相信98家中央單位制度化常態化地公布“三公”預算後,省、縣、鄉各職能部門也會形成制度化常態化的“三公”公開。屆時,在形式上實現“三公”公開這一關鍵步驟,為內部糾錯和社會監督提供了又一抓手。

  然而,儘管某種程度上“形式就是內容”這一說法的卻正確,但仍不免要擔心些許,擔心為了形式進而流於形式,更進而形成新的腐敗鏈條。為何這樣說?我們先來看看何為“三公”。按照官方的解釋,“三公”消費即用財政撥款開支的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因公出國”、“公務車”和“公款招待”。與“三公”相應的潛台詞是“特權”、“享受”、“浪費”,正是這些潛台詞的存在,“三公”消費最為民眾所詬病。

  根治這些潛台詞的正是“節儉”二字,是為建設“節約型政府”。“節約型政府”不是靠喊口號建成的,需要的是各級官員的內省,從內心深處認識到節儉之於長治久安的重要性。“三公”公開也好,行政透明也好,都是治標之策,是從外圍引入的糾錯機制,靠外部的監督來約束開支,終究只是舍本而逐末。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要“末”,而是在加強“末”的同時,更要在“本”上下功夫,這個“本”即是溫總理多次講的“道德情操”。

  儘管多次講,“道德的血液”何時流進每一個公務人員的身體內,卻仍是個未知數,極有可能永遠是個未知數。這從上至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下至某村委會主任前赴後繼地落馬即可看出,“道德的血液”仍不時遇到“大塞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