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回顧中國武器裝備發展:國防現代化買不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6 08:45:54  


 
  技術創新、跨越發展推動武器進步進入第二個黃金期

  (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

  現代武器裝備的研製是國家科技水平的結晶,同時也靠經濟實力支撐。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大大增強了經濟實力,邁向新世紀後終於結束了“忍耐”期,對國防的投資逐年增長。尤其是1999年美機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的發生,不僅激怒了全國民眾,也使國防部門更深刻地認識到增強國防科技實力的重要性。據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時宣布的數字,在此前10年間中國對武器裝備研製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了1999年以前的50年。

  中國的國防投入,目前按比例計算還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更少於美國等西方國家。2010年間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39萬多億元人民幣,而國防費預算為5321億元,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左右。去年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4.6萬億美元,軍費開支卻占4.5%,按匯率7倍於中國。當然,若是同世界各大國做比較,因中國經濟總量近些年增長迅速,國防費支出在10年間已由世界第五位躍居世界第二位。

  進入新世紀後,由於國內科技水平得到躍升和國防投入增加,軍工科研終於得到了解放以來從未有過的良好物質保障,武器研製有了快速發展。如果將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算作中國武器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期,進入新世紀後可謂進入了第二個黃金期。相比之下,第一個黃金期中國軍隊武器的快速發展還是全面模仿蘇聯,第二黃金期的發展特點卻是自主研發,對外購買少量武器只是作為補充,這才有了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希望。

  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每年都有一些重大的軍工科研突破,尤其是彌補了過去基礎研究的眾多弱項,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軍用電子、工程物理等高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解放軍陸軍第三代坦克批量裝備部隊,先進的野戰防空裝備、遠程火力突擊裝備也大量生產;國產第三代戰機“殲-10”等列裝航空兵後形成了以第三代戰機為骨幹的空中武器裝備體系;世界先進水平的防空反導裝備研製成功,加上先進的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又使空軍逐步具備攻防兼備作戰能力;國產新型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大量列裝,使海軍先進艦艇數量具備一定規模,並配備各種先進艦載武器系統,極大增強了防區外打擊能力和編隊防空能力;第二炮兵部隊開始裝備機動的戰略核導彈,已具備核常兼備、懾戰並舉的作戰能力;解放軍信息支援能力日益提高,電子戰水平也有了極大提高。中國軍隊建設帶來的裝備更新換代,已經逐步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發展的武器體系,在某些領域裡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尤其令中國人民自豪的是,國防科研部門發揮自身的強項,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邁向外層空間,“神舟”1號至7號相繼發射成功,2007年1月還進行了反衛星試驗。

  中國國防科研水平的躍升,使國產武器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也走向高端,改變了過去以低檔廉價為主的外銷方式。中國推向國際市場的FC-1“梟龍”戰鬥機、國產“凱山”防空導彈、“江衛”級護衛艦等重型主戰裝備,都被認為不遜於西歐國家同類產品的水平,價格又具有優勢,因而受到眾多發展中國家的歡迎。在武器外銷增加時,中國的武器外購卻在不斷減少。在2008年珠海航展上,中國一位導彈總設計師曾公開對記者發表講話說:“前些年我們從某些航空強國引進一些裝備、技術,這對我們是有不小幫助的。但再過三年,最多五年,他們再想向我們銷售產品就會相當的困難,因為那時我們的技術水平可能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他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