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對中國發展很不放心 兩者離不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31 10:50:14  


 
  陶教授指出,2008年的美國大選中,奧巴馬最終問鼎白宮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陶文釗判斷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加快了國際力量重組的步伐,把國際整體形勢過去可能需要5~10年才能發生的變化,壓縮在1~2年內就發生了。通過對比中美的發展,美駐華外交人員對中國的發展感受更深刻,稱中國的變化讓美國人感到“不安全”,使得美國在心理上落差很大,很怕中國等國家的超越。

  回顧美國近百年的歷史發展,陶文釗總結認為美國是不能接受“世界第二”的地位:“奧巴馬上任時發表的國情咨文也指出,不能接受美國實力降到‘世界第二’;前總統尼克松對美國實力闡述得更直接,我們連‘並列第一’的位置都不能接受”。從這一系列言論可看出,美國必須當‘老大’,故也時刻警惕‘老二’與‘老三’何時超過美國,必然防範中國的發展。”

  談中美困局

  對中國的發展美國“很不放心”

  對於今年1月胡主席訪美之前的中美關係,陶教授坦言:“中美關係的發展表明,過去兩國關係沒有像2010年這樣遭遇如此多的‘風波’,摩擦幾乎在政治、安全、經貿、人權等各個領域‘全面爆發’,幾乎兩國的所有分歧都拿出來‘曬了一遍’。”

  對於2010年中美關係曲折起伏的幕後原因,陶教授分析了四個因素:

  一、奧巴馬政府亞太戰略的調整——戰略重點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開始“以攻為守”亞太地區。他指出,在過去一年中,美國通過強化與美日、 美韓和東盟等各方關係表明,美國“重返”亞太、牽制中國的戰略尤其明顯。

  二、美國對中國的發展“估計不足、很不適應、很不放心、反應過度”。陶教授表示,他曾多次與白宮負責中美關係的智囊團成員接觸,通過這些人他也認識到:美國學者與官員普遍對中國發展保持警惕,即便是中國保持“和平發展”,這種心態可謂根深蒂固,短期內很難“被扭轉”,“當慣老大的”美國對中國崛起可謂“既震驚又焦慮”。

  三、人為地推遲了對台售武等敏感議題。陶教授指出,對台售武是美國上一屆政府“遺留”下來的議題,再加上其他涉及人權等敏感問題,都“堆砌”在2010年初期出現。

  四、媒體“放大”了部分問題。陶教授指出,由於2009年中美關係“晴空萬里”,而2010年突然遭遇如此多風波,引起了媒體廣泛關注,某些不太合適的討論放大了問題的嚴重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