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專家:美國在利比亞陷入角色困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9 00:24:01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說,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已明確要求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下台,但“實現政權更迭從來就不是軍事行動的一部分”。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上海文匯報刊載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博士劉永濤的文章指出,據利比亞政府方面消息,多國部隊26日夜間繼續對利比亞實施空襲,在艾季達比耶與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之間400公里的道路上造成大量利軍人和平民喪生。面臨國內反戰呼聲,美國國防部長蓋茨27日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這一周》節目採訪時為美國參與對利比亞軍事行動進行辯解。他說,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已明確要求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下台,但“實現政權更迭從來就不是軍事行動的一部分”。

  這一出人意料的表態再次表明,在這場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美國在身份上充當何種政治、戰略和軍事行動角色成為一種困惑。

  在美國對外政策領域,如果說共和黨人中間存在著“新保守主義”意識形態,那麼,民主黨內部同樣存在著自由主義“鷹派”分支。在當下奧巴馬政府的利比亞政策方面,自由主義“鷹派”的外交理念占據了上風。他們認為,美國政府應該有選擇地處理世界政治中出現的國際人道主義危機,當前引發的中東北非局勢的一系列動蕩事件具有同當年柏林墻倒塌事件同樣重要的地緣政治和戰略意義;對於利比亞國內持續的社會政治動蕩,美國政府需要不惜通過軍事手段加以干預。

  然而,奧巴馬政府的利比亞政策——無論在政策取向、目標和手段以及制訂方面——均面臨著一系列的困惑和壓力。在政策取向方面,奧巴馬政府奉行一種國際多邊主義(而不是單邊主義)立場,包括促使聯合國通過決議(以及阿拉伯聯盟和一些阿拉伯國家同意)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不過,無論從規模和數量上看,這是冷戰後美國及北約共同採取一系列海外軍事干預過程中,獲得軍事資源提供和參與國加入最少的一次。由於美國繼續纏身於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裡,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行動轉由北約盟國處於主導。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其中角色就變得很“模糊”且“尷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