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立法如何讓非遺“落地生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7 11:36:31  


隆德楊氏泥彩塑傳人楊栖鶴傳藝(寧夏非遺中心提供)
  中評社香港3月27日電/《銀川晚報》報道,長期以來,“非遺”像是一道遠處的風景,並沒有吸引人們過多駐足。但是不久前,我國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下簡稱《非遺法》)的正式通過,讓不少“非遺”工作者、“非遺”傳人不約而同感受到了春天到來的氣息。據悉,《非遺法》將於今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它的出台是文化領域中繼《文物保護法》之後的又一項重要的法律。為此,3月18日,自治區文化廳、“非遺”中心邀請“非遺”專家及傳承人就《非遺法》的貫徹落實召開座談會。座談會上,新增“非遺”項目的界定、扶持資金的有效利用、項目的回訪檢查以及責任追究、“非遺”保護人的“退出機制”成了與會專家、傳人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在《非遺法》第二條中,記者發現“傳統口頭文學”第一次出現在了“非遺”保護項目當中,這對於搶救散落在民間的大量傳說、典故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目前,寧夏回族自治區已有兩項民間故事項目分別入選區級、縣級“非遺”項目。

  如何讓扶持資金有效利用、落到實處一直以來都是“非遺”工作的熱點。在《非遺法》首次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非遺’保護、保存工作列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保護、保存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記者在隆德採訪時,隆德縣文化館副館長張國勤和馬社火傳人梁爾墩有以下一段對話:張國勤說:“明年‘非遺’資金要漲,你打算用在哪兒?”梁爾敦說:“俺想用在養馬上。”楊達吾德一直想授徒帶弟,但是苦於無法解決徒弟們的生計問題,來的人,幹不了多久就走了。楊達吾德的“非遺”扶持資金會大多用在培養傳承人上。回族湯瓶八診的傳人表示,有了扶持資金,他們可能更願意用在項目的宣傳和陳列上……每一筆資金都有出於項目自身特點的特殊用途,這就需要文化部門調查、驗證,給與建議,並且督促、檢查資金的落實情況。而用於扶持“非遺”項目的資金怎麼分發、怎麼用、用在哪裡最有效、如何監督……這些可能都是《非遺法》執行當中不可避免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在《非遺法》頒布之後,國內不少專家強烈呼籲更為全面、詳盡的細則出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