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這一刻,中國的左手握住了日本的右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4 00:31:35  


 
  很少有人知道,這封引發海內外關注的倡議書曾險些胎死腹中。

  地震發生次日,正是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辦的“東亞地區合作發展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始的日子。由於地震,有兩位日本學者未能到會。開會前,來自中國、美國、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參會者起立為逝者默哀。

  會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廷江教授找到同時參會的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中忱,提出了聯合媒體聲援日本的想法,希望由王負責潤色倡議書的文字表述。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李廷江參與過救災活動,在他宿地的陡河電站,就有4位援建的日本技術人員遇難。而王中忱則曾在日本留學3年,上學的地方就在此次災情極為嚴重的岩手縣。他的一個學生也正在橫濱求學,地震發生後,校方主動為這個中國學生買好了回國的機票。

  “天災面前,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關懷應該是相互的。”王中忱覺得這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李廷江找到的第2位合作者就是王文。在過去數年中,這位《環球時報》國際評論及社論的主要參與者曾多次撰文“敲打”日本的對華外交政策。但這一次,王文給了李廷江一顆定心丸。在征得總編輯同意後,王文在電話裡對李廷江說:“咱們分頭組織,今晚上版,明天見報!” 

14日下午,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下午1點,李廷江的助手李佩給60多位學者群發了一條200多字的短信,結果有30多位學者在第一時間回覆“願意加入”。 

  14日晚上7點,倡議書初稿完成,晚上8點,征集到的參與學者接近70人,9點,報紙的小樣兒已經上版校對。 

  而為了更好地表達“災難面前無國界”的意識,倡議書的題目也由一開始的《中國的愛心,日本的堅持》改為《讓我們向日本伸出溫暖的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