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正視台灣認同危機深化兩岸和平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7 00:10:09  


 
  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四,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增強兩岸國家、民族認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

  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敬仰的偉人孫中山先生早在百多年前就喊出“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並為追求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和實現國家富強貢獻了畢生精力。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近代以來無數中國仁人志士為之犧牲奮鬥的偉大理想,更是當今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兩岸領導人更以振興中華、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胡錦濤總書記在“六點意見”中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包括大陸和台灣在內的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有責任把它維護好、建設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兩岸同胞共同奮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要靠兩岸同胞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由兩岸同胞共同享有。最近馬英九先生明確宣示要“振興中華”。兩岸領導人的宣示既反映了所有炎黃子孫的心聲,更是凝聚兩同胞共識的紐帶。

  在中華民族邁向復興的歷史時刻,兩岸各界應共同努力,抓住歷史的機遇,將兩岸關係發展融匯到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之中,共同攜手開創全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只要兩岸中國人能夠“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自覺地為振興中華而共同奮鬥,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方向,兩岸同胞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就會不斷增強,中國的未來、中華民族的未來就充滿了希望。

  進一步深化目前的各種交流實現兩岸經濟社會交流正常化

  第五,當前最迫切的是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合作、人員往來和各項民間交流,實現兩岸經濟和社會交流的正常化,為兩岸共同探討破解政治難題,為政治協商創造條件,預作準備。

  推進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及實現兩岸人員往來、交流的全面正常化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兩岸經濟關係的正常化可以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經濟基礎,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的正常化則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兩岸關係保持穩定與發展的支柱和動力。

  隨著ECFA的簽署和實施及後續協商的展開,以及兩岸全面實現“三通”,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邁入制度化和機制化的軌道,大陸同胞赴台旅遊穩步發展,兩岸人員往來、文教交流開始邁入規模大、平台多、領域寬、內涵深的新階段。

  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進展並未消除阻礙兩岸關係完全正常化的結構性矛盾。當前要鞏固兩岸和平發展的各項成果,最迫切的是要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合作、人員往來和各項民間交流,實現兩岸經濟關係和社會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在兩岸經濟關係上應儘快推進ECFA的後續協商並達成協議,實現兩岸經濟一體化等等。在人員往來和民間交流上應加快建立制度化的交流機制,拓寬兩岸交流的領域和深度,清除可能發生的各種干擾。

  積極為兩岸政治協商預做準備

  在兩岸經濟關係、人員往來和民間交流逐步實現正常化的基礎上,兩岸應共同努力,創造條件,積極為兩岸政治協商預做準備。

  首先,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思路,不能僅僅停留在經濟議題上,在兩岸經濟合作實現制度化、機制化後,就必然要向包括政治議題在內的其他更廣泛範圍拓展。

  其次,兩岸關係的本質是政治問題,其發展過程無一不是政治性因素所決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面對、正視複雜敏感的政治問題。

  第三,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與正常化,確實存在不少難題,需要集思廣益,共同尋求破解之道,關鍵是要累積並增進兩岸互信。

  第四,兩岸關係的發展雖一時還難以進行政治協商,但現階段兩岸雙方應為此努力創造條件,未雨綢繆,預做準備。

  2010年10月,王毅主任訪美向兩岸僑社演說時就指出,謀求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基本思路還是“先經後政,先易後難”,但它不是機械和絕對的,“先易後難,其實是易中有難;先經後政,實際上是經中有政”。兩岸關係中存在的多年積極的難題和政治分歧是客觀事實,但早晚都必須面對,是不可能永遠回避,也是無法回避的,只有通過平等協商加以妥善處理。2010年12月,王毅主任在廣東東莞台商協會慶典致辭時明確表示:對於多年來遺留下來的難題和固有分歧,我們沒有必要回避,也不應回避,遲早要面對它,處理它。希望能為將來雙方在適當時候坐下來商談這些問題,不斷積累共識,不斷創造條件。

  因此,在經濟、文化、民間諸方面交流合作取得豐厚成果之後,兩岸也可以通過適當方式與途徑,比如可以由兩岸學界適時就政治問題先展開理性探討。這個過程既是廣泛聽取意見,思想交流、交鋒、交集的過程,也是引導輿論,說服、爭取、凝聚民意的過程。它不僅有助於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這個過程起到逐步化解兩岸的政治分歧,擴大兩岸共識,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的政治認同的作用。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說:兩岸因歷史因素,許多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但當“同”的部分越多,化解“異”的可能性就增加,存異求同,才能共創雙贏。

  兩岸關係60年的政治隔閡不是一下子可以化解得了的,必須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決。當前兩岸雙方都要認真面對的是台灣島內嚴重的認同危機問題,它造成島內的嚴重內耗,而且還會影響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更是突破兩岸政治僵局的巨大障礙。台灣資深評論員顧爾德說得好,影響兩岸長遠關係的重要因素,並不只是台北以及北京的精英,更關鍵的是兩岸人民是否能相互尊重理解,這種深厚的社會基礎比經濟利益更具有深遠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如何深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的問題,以確保兩岸關係穩定、健康、良性發展。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3月號,總第15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