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正視台灣認同危機深化兩岸和平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7 00:10:09  


最近馬英九明確宣示要“振興中華”
 
  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二,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兩岸民族意識、凝聚兩岸共同意志的重要途徑。

  經貿交流和文化交流是兩岸關係改善和穩定發展的兩大支柱。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可以使兩岸人民互惠互利,達到經濟利益上的雙贏,而兩岸文化上的交流則可以增強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凝聚全體中國人的共同意志,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中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燦爛的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情感的精神紐帶,也是維護中華民族團結和諧與國家統一的重要精神支柱。台灣文化是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兩岸同胞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無疑有助於增進兩岸同胞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因此,兩岸執政黨和執政當局有責任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思考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方向,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以塑造兩岸同胞的共同意識,增強兩岸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兩岸雙方對文化交流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重要性具有相當高的共識,也非常重視文化在連接兩岸同胞之間的精神紐帶作用。胡錦濤總書記在“六點意見”中不僅深刻闡述了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而且鄭重提出了“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的重要主張。

  2010年,胡錦濤在會見吳伯雄榮譽主席時又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但要厚植共同利益,也要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國民黨執政當局也認為,“中華文化是兩岸最大的公約數”。馬英九先生在今年元旦講話中提出“兩岸炎黃子孫應該透過深度交流,增進瞭解,培養互信,逐步消除歧見,在中華文化智慧的指引下,為中華民族走出一條康莊道路”。

  很顯然,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兩岸執政黨、執政當局在當前形勢下最大的共識。因此,兩岸雙方應在此基礎上順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客觀要求,不斷推進兩岸文化與教育交流,儘早商簽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使中華文化真正成為連接兩岸同胞的紐帶,拉近兩岸同胞在國家、民族認同上的距離。

  鞏固與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

  第三,鞏固與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是增進與擴大兩岸同胞國家、民族認同的重要基礎。

  兩岸關係的主體是兩岸同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兩岸兩會恢復商談兩年多來,兩岸關係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國民黨執政當局實施的積極開放的大陸政策,得到了台灣民眾的充分肯定與讚揚。《中國時報》去年12月民調顯示,高達67%的民眾認為“兩岸關係變好”。“陸委會”最新民調也顯示,超過72%的民眾支持兩岸通過制度化協商的方式處理兩岸交流問題,超過73%的民眾認同制度化協商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

  可以說,隨著兩岸關係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的形成,越來越多的島內民眾已直接感受到兩岸關係改善與發展帶來的好處,隨著相關受惠群體、行業和地域的不斷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亦會逐步增強。

  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仍有相當一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缺乏基本的瞭解,甚至對大陸還有較大的成見和誤解,也有一部分台灣民眾尚不適應兩岸關係的全面改善,感覺速度和變化過快。這些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兩岸畢竟經歷了太長時間的分隔和意識形態的對立,不可能一夕之間化解歷史遺留下來的隔閡與誤解、誤會。

  正因為如此,進一步增強台灣同胞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認知,尤其是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干擾,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耐心化解兩岸同胞之間的隔閡與誤會,拉近兩岸同胞的距離,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對大陸來說,要認真思考如何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化解台灣同胞的疑慮,不斷消除兩岸人民之間的隔閡,真正設法增進兩岸同胞的民族感情,鞏固並擴大兩岸關係發展成果,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健康發展。

  對台灣方面來說,應以理性、務實、客觀的態度來接近大陸、瞭解大陸,逐漸地去真正認識大陸,放棄成見、偏見甚至某種敵對、敵視心理,讓兩岸在和平發展中實現融合,在互利互惠中實現雙贏,共同走出不幸的歷史,共同迎接美好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