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兌美元升破6.6 製造業利潤受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4 09:45:24  


  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13日人民幣中間價再次刷新最高紀錄,1美元兌人民幣6.5997元,再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

  南方網報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13日人民幣中間價再次刷新最高紀錄,1美元兌人民幣6.5997元,再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然而,本周以來,國際匯市美元延續回落整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則大幅走高,又連創新高紀錄。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1月11日1美元兌人民幣6.6216元;1月12日,1美元兌人民幣6.6128元;1月13日,1美元兌人民幣6.5997元,三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

  隨著匯率近期連創新高,外向型製造企業不再淡定。

  新高下的恐慌

  聖誕過後,上海某貿易公司業務員嚴眉在跟客戶洽談了8個回合後,最後敲定以盈利30%的價格成交。但是,老板卻否定了這個500萬美元的巨額訂單。

  而老板卻是另一番苦衷,“原材料價格高漲,近期匯率又日日升,就算比之前提升了5個百分點,接得越多,虧得越多。”

  近期的匯率連創匯改以來新高之勢,如同鞭子一樣,不斷抽打著出口企業敏感的盈利線。老板們的眼睛死死地瞅著,痛在心頭。

  匯率的這一輪上揚,在去年年底就開始蓄勢。

  前兩次的新高分別在去年12月3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6.6227元,以及11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6.6239元。

  美元一貶值,國際市場上所有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都在漲。

  “我們製造企業需要原材料,人民幣匯率一升,就出現了兩頭擠壓的態勢。” 的確,匯率的波動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的出口,利潤至此已經被壓榨了2%以上了。歷先生的企業是低壓電器產品,由於牽涉到訂單國家或者區域的專利問題,各種費用已經將利潤壓榨得相對微薄了。

  “如果再不採取些方法,境外訂單業務已經陷入虧空狀態。”歷先生所在的集團公司是長三角一帶的製造型企業,每年來自歐美國家的訂單總額起碼上億美元起。從下訂單到交貨,期限基本在三個月左右。為了規避匯率風險,歷先生的集團也曾經嘗試過境外外匯期貨套保操作,但是,畢竟是製造業中人士,對此領域比較陌生,嘗試幾單後,最終放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