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畸形繁榮房地產 恐掏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基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31 09:11:13  


 
  樓市“綁架”經濟政策

  內地房價一路高漲,中央幾乎一兩年就會出台調控樓市、穩定房價的組合拳政策,但調控效果不佳,每一輪調控結束後房地產市場和價格又將迎來新一波報復性上漲。究其根源,有觀點認為是調控思路不對症,更多經濟學家則直言是由於中國經濟房地產化,導致宏觀政策受制於房地產業,才使得在調控時中央手軟、地方更不積極。

  在中國,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產業達到60個,房地產業直接投資佔全社會總投資的25%,增加值佔GDP的6.6%,金融機構對房地產業的信貸資產佔據半面江山。在決策層看來,房地產業的發展狀況將帶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效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一位專家坦言,縱觀近幾年,房地產業的收縮性金融和貨幣政策,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擴張性政策則如開閘洪水,廉價貨幣爭相湧入房地產市場,不少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監管部門雖屢屢下令嚴查,但最終往往沒有下文。

  地方政府靠向地產商

  而在地方,與房地產相關的收入已佔地方財政收入的六成以上,地方財政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令地方政府與地產商利益捆綁,地方政府傾向於制定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維持房地產市場繁榮的政策。地方政策樂於在金融稅收政策上給與地產商支持,幫助其緩解資金壓力。比如允許地產商繳納少量保證金即可拿地,實行分期付款,或以預售或銷售收入繳納土地出讓金等。

  經濟危機 強化房地產地位

  改革開放前,中國有政府掌握和分配住房資源,並不存在商品房市場。1998年國務院下發的23號文件,是中國房地產史上具有正式調控意義的一個政策,該文件的最大意義在於啟動了住房貨幣化改革,自此中國才有了真正的商品房。

  當時之所以推出這項重大改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應對東亞金融危機,所以文件對房地產的定位是“促使住宅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這次改革,既釋放了中國被壓抑多年的商品住宅需求,也啟動了房地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從1998到2008年10年間,住宅投資平均增速在25%以上,房地產成為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引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