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五中全會公報未寫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6 15:35:38  


 
從3300字到4600字

  作為統籌未來五年國家發展路向的政治文件,全會公報涉及的話題不僅僅局限於民生。

  從“九五”就開始提出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然是規劃的“主線”,且此次公報的表述語氣更為迫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而十六屆五中全會只是簡單提出“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對文化體制改革,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深化”變為現在的“加快”。公報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則是個全新說法。同時,公報提出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也是此前所沒有的。

  對政治體制改革的表述則保持不變,表述為“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在受訪專家看來,從過去的經濟轉型到現在的全面轉型,此次全會完成了對科學發展觀的一次豐富。

  竹立家對本刊記者說:“對於什麼是科學發展,這次幾乎都點出來了。”

  葉篤初注意到一個細節,此次全會公報4600多字,十六屆五中全會公報3800多字,十五屆五中全會公報只有3300多字。“五中全會公報篇幅逐步擴大,這反映出我們對社會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刻和充實。”

  變化還體現在細微之處。此次公報指出,要“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葉篤初說,這句話的提出是有一個過程的。“最開始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然後提到經濟社會,之後是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前面再加上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現在又提出要提高這‘三性’。”

規劃“鬆綁”

  竹立家觀察到,此次全會還有另一大特點:過去的規劃是約束性規劃,“十二五”規劃是預期性規劃。

  葉篤初認為,這個變化從“十一五”就已開始。據他介紹,“十一五”之前都叫“計劃”,而非“規劃”。

  名稱改變,使規劃本身更具方向性意味,而減少了指令性內容,量化的指標也開始改變。

  在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中,通篇沒有出現具體數據指標。葉篤初說:“‘十一五’以來的規劃建議,越來越有空間,這次還有比較大的空間留給規劃去做。”

  竹立家認為:“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的發展空間擴大了,同時也面臨新的問題,因此對社會發展不應有太多規劃約束。”這種放鬆無疑是良好的,“中國經濟的自我發展能力很強,而對社會發展來說,放開約束才能使它更健康地成長。”

  相比規劃指標的放鬆,規劃過程也在同步“放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