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搭載著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國際先驅導報》文章,《紐約時報》以不甚贊同的口氣為新時代的中國外交總結出了三副面孔,“惡鄰居”——證據是中國在領土爭端中用稀土把日本“壓倒”;“鑽營者”——其實,“schmoozer”的英文原義要惡毒得多,絕不只是經過弱化處理的中文翻譯中對美國的人民幣匯率升值要求“敷衍了事”的意思;以及“典型的現實主義者”——也就是在相似的國際問題上卻持不同標準的兩面派。
拋開《紐約時報》給中國總結出的這三副面孔距離真實的中國究竟有多遠,以及美國自己是不是也經常在三副面孔間切換不談,至少還有一個問題仍然需要《紐約時報》的女士先生們為我們澄清:到底《紐約時報》——或者更廣義地說美國人——希望中國去掉哪一副或者哪幾副面孔呢?
其實,當下西方世界對中國外交的大驚小怪和中國是不是有三副面孔毫無關係,只是因為中國正在表現出一個強國應有的三種標誌,並且是以他們不喜歡的方式呈現出的。
作為當代國際體系內的“強國”,首先必須要具備的當然是一整套能夠彰顯國家力量的“裝備”或者說“披掛”,比如航天工程、戰略核武器、遠洋探索、藍水海軍、超高速計算機……名列清單之上的事物至少有三項共同點:技術上非常難、經濟上非常貴、對國計民生的影響非常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