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衛生部發布“超級細菌”感染診療指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9 17:42:23  


  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衛生部消息,衛生部會同總後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組織專家制定下發了《產NDM-1泛耐藥腸杆菌科細菌感染診療指南(試行版)》,並於日前專門召開視頻培訓會議,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做好可能出現的感染患者的診療工作。

  近日,國際上陸續報道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國等地發現產NDM-1(I型新德里金屬細菌β-內醯胺酶)泛耐藥腸杆菌科細菌。對此,我國衛生部門高度重視,專門組織專家制定了相關診療指南。

  據指南介紹,此類細菌能夠產生可水解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的酶,對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和碳青黴烯類藥物廣泛耐藥。最早報道的產NDM-1細菌為肺炎克雷伯菌,於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發現,對所有β-內醯胺類抗生素耐藥,對環丙沙星也不敏感,僅對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發現這株細菌攜帶一種新型金屬β-內醯胺酶,根據患者可能感染地點命名這種酶為NDM-1。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國等開展了較大範圍的流行病學調查。產NDM-1腸杆菌科細菌占所監測細菌的1.2%至13%,主要菌種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細菌還有陰溝腸杆菌、變形杆菌等。這些細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傷口、肺部和導管相關感染等。在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比利時以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等都已經有感染病例報道。

  根據患者感染情況及細菌本身特點,專家認為產NDM-1細菌可能主要通過密切接觸感染。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監護室、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插管、機械通氣等患者。感染後患者臨床表現與敏感細菌沒有差別,但採用一般抗菌治療無效。指南提出產NDM-1細菌治療原則,要求根據臨床微生物檢測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擴大抗菌藥物敏感性測定範圍,減少對患者的侵襲性操作,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根據臨床特征進行中醫辨證治療等。指南還推薦了目前比較有效的臨床抗菌藥物,並對輕、中度和重度感染提出了治療方案。

  指南強調,下一步要加強對產NDM-1細菌的監測,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加強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

  有關專家強調,當感染患者抗菌治療無效,特別是碳青黴烯類治療無效時,需考慮產NDM-1細菌感染可能,應及時采集臨床樣本進行細菌檢測。醫院要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重視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要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嚴格實施隔離措施、切實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減少院內感染發生幾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