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可從英德關係中借鑒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1 00:13:32  


 
  奇怪的是,德國政要對英國的戰略猜忌缺乏敏感。為了向倫敦示好,柏林曾向英國提出軍事上幫助大英帝國保衛殖民地的“友好建議”,而英國卻立即認為德國本身就有染指英帝國版圖的戰略意圖。德國想離間英法關係,防止其結盟政策奏效。但英國在同德國打交道時,只是心存疑慮,並未向德方表明什麼條件下可以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至少不會成為軍事對手。

  因此,一戰前英德雙邊外交的失敗是基於對對方的戰略意圖的誤判。用基辛格在《大外交》中的話講,雙方都提供對方不想要的東西,而向對方提出的要求也正是對方不願提供的。因此,儘管英德兩國傳統的對抗基礎並不深厚,但到一次大戰前終於成為敵對的雙方,這個慘痛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牢記的。

  當然,同英德關係相比,中美關係要複雜得多。首先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所占比例就不同。美國的“中國威脅論”的出發點是兩國政治體制的不同。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以後,西方一直有人鼓吹“中國經濟威脅論”和“中國軍事威脅論”,近來由於所謂“中國模式”的討論,包括中國人自己對這個議題的熱衷,中國威脅論又開始以一種更加令人擔憂的形式現身,演變成了更具有意識形態背景的“中國模式威脅論”,渲染中國將成為美國或西方民主自由的發展模式的 “終極挑戰”。對西方的捧殺和棒打,中國人都應當持平和的心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明白,中美交惡將是世界的災難。但是中美之間缺乏戰略互信,戰略誤判是有可能的。我們只有了解歷史才能夠因勢利導,正確把握中美關係發展的大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