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深圳特區30年 王榮的回顧、展望及心中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7 09:41:05  


王榮對此表示,站在30年這個時間節點和新一輪發展的起點上,深圳也確實有“成長的煩惱”、“轉型的陣痛”。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剛剛過去的8月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來臨之際,作為深圳特區第九任市委書記,王榮對於深圳特區發展的回顧和展望的頗為受人矚目。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報道,一段時期以來,王榮參加的各項活動、以及在各種場合的講話幾乎都與“深圳特區建立30周年”這一主題有關。王榮的闡述,代表了深圳領導班子對30年改革先鋒之路的認識和總結,也有對於發展經驗的提煉和升華,更加包括了對未來藍圖的思考和展望。

  三十而立,懷揣著夢想的的深圳再次出發。王榮曾多次表示,深圳要再造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火紅年代,以昂揚飽滿的精神狀態再幹30年。

  回顧30年:勇闖“禁區”、“盲區”、“難區”

  8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發王榮的署名文章,其中對於深圳過去30年發展道路進行了總結:“30年來,深圳擔負起改革開放窗口和試驗田的歷史使命,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畏艱險、敢闖敢試,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標準,衝破舊體制的樊籬、勇闖“禁區”,衝破傳統理論教條的桎梏、勇闖“盲區”,衝破深層次矛盾的羈絆、勇闖“難區”,成功闖出了一條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改革之路,闖出了一條從封閉半封閉到參與全球競爭的開放之路,闖出了一條從傳統農業社會邁向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之路。”

  此前,王榮與全國重點城市黨報負責人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負責人進行座談時也說到:30年裡,深圳敢於衝破舊的體制,“摸著石頭過河”,大膽探索和實踐,成就突出,功不可沒。現在來總結30年,可以發現中國改革事業進程當中,有許許多多的“第一”出自深圳,第一只股票、土地市場首次拍賣,等等,不勝枚舉。

  “當年,大部分幹部和企業家從內地奔向深圳時都是一無所有,來的時候甚至做好了失敗的準備。正是憑著敢闖敢試、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和努力,深圳用成功的實踐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

  回首往昔,這位市委書記充滿自豪:“深圳用30年時間初步建設起了一座有著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這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雖然她還不是那麼成熟,但她的活力和城市規模、影響力,如今已能和那些百年、千年城市相比較。” 

  展望未來:再造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火紅年代

  過去的輝煌,是成就,也是鞭策。深圳的未來之路該怎麼走?

  “要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在新的起點上‘走出一條新路’,再造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火紅年代!”

  作為市委書記的王榮,多次在不同場合,說過這樣的話。這番話,代表了當下深圳人的共同心聲。

  這樣一種思路,一種理想,源自於深圳對於夢想的執著。不久前,在與全國重點城市黨報負責人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負責人進行座談時,王榮說:“深圳特區30周年,就像一個人的而立之年一樣,還是一個充滿夢想的年紀。”王榮說,而立之年的夢想又不同於早期甚至童年期的不切實際,因為有積累、有基礎,30歲的時候精力旺盛,夢想也更理性。但30歲也很關鍵,經不起折騰,因此既要有夢想,也更要有切合實際的舉措,走出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夢想變成現實,正是源自理性的思考。在一次電視台的節目中,主持人對深圳2015年實現GDP1.5萬億元的數字很感興趣,詢問這個目標會不會定得太高、太大,能不能實現。

  “深圳到2015年達到1.5萬億元的經濟總量是完全可能的。”王榮的回答很肯定,“如果有人擔心1.5萬億元實現不了,新興產業就是一顆定心丸。新興產業發展很快,這將是深圳未來發展的新增長極。”

  “您在蘇州的時候曾提出蘇州要趕超深圳。如今您來到了深圳,站在深圳,您瞄准的下一個目標是哪兒?”

  面對主持人的尖銳問題,王榮坦言,相互趕超是進步的動力。作為一個地方領導者,既要有自信,也應有目標。深圳的目標就是要與香港、新加坡等國際化城市媲美。

  在媒體看來,深圳的這一目標定位,是在“叫板”香港、新加坡。

  “深圳一直在向香港學習,與香港合作,謀求共同發展。”王榮說,在新的起點上,深圳要進一步向香港學習,好好讀讀香港這本書,認真學習香港理念的國際化、社會的法制化、管理的精細化、產業的高端化,助力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
難題:“成長的煩惱”、“轉型的陣痛”

  對於未來發展之路的憧憬,建立在理性的思考之上。深圳仍有發展瓶頸,仍有難題。

  王榮對此表示,站在30年這個時間節點和新一輪發展的起點上,深圳也確實有“成長的煩惱”、“轉型的陣痛”。首先就是經過30年發展,大部分人圓夢之後如何再造幹事創業的激情?這需要我們在新30年裡,繼續營造當年那種想幹、敢幹、快幹的創業氛圍,繼續營造孔雀東南飛的人才環境,再造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其次,經過30年的發展,深圳下一步的發展面臨土地等資源瓶頸,雖然特區已擴大到全市範圍,但與很多城市比,還是顯得空間狹小。

  其三,是如何繼續“特”的問題。過去特區發展的很多政策條件,已經逐步喪失了。城市之間的競爭更趨平等。

  由於這些原因,有人認為深圳受資源環境制約、不應與人比速度。對此,王榮說,這種認識不能有!“快”是工作方式、工作態度,也是一種思想方法;要“快”,但是這種“快”是快中求好、好中求快。他說,我們必須拿出30年前特區初創時的幹勁,“如果稍稍晃一晃,時間就會過去、機遇就會錯過,深圳就可能未老先衰、被別人趕超”, “守攤子沒有前途”。

  也有媒體向王榮提出過有關幸福指數的問題。

  “相信多數人來到深圳後,都會被這座城市的活力、時尚、創新元素所感染,我也不例外,在深圳也感到更加年輕!”王榮的回答坦誠、實在、大氣。

  王榮同時指出,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深圳就像一個年輕人,還有很多方面並不成熟,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沉澱下來,所以這座城市也就顯得相對浮躁一些,人們的心態也相應有點浮躁。

  “一大批年輕人都奔深圳而來,待得最長的也不超過30年,而這座城市對他們提供的保障還缺乏一定的基礎,因此很多年輕人對於未來存在不確定心理,我們也聽到了抱怨的聲音。”王榮說:“從這個角度說,深圳的幸福指數是欠缺的。”他表示,這幾年來,深圳更加關注民計民生,關注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以及勞動者的培訓,這些舉措將促進民生幸福指數的提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