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人參政意識增強 美政壇掀華人參政熱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2 10:37:32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華人移民美國已有16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華裔不再充當選舉的邊緣人和看客,從政人數越來越多,美國政壇正掀起一股華人參政熱潮。正在此間訪問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罕布拉市市長沈時康2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僑網報道,據統計,美國人口已突破3億大關。其中,亞裔作為近年來成長最快的少數族裔,人口已近1500萬。在亞裔人口中,有近300萬華人,漢語也已成為美國繼英語和西班牙語後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

  從教育方面看,美國25歲以上的人口中,獲得學士以上學位的男性人口比例為26%,女性為23%,而華人男性為53%,女性為44%,居各族裔之首。美國馬裡蘭州蒙哥馬利郡郡長辦公室亞太裔事務主任齊麗麗介紹說,多年來,許多美國華人在工商界和學術界都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在政治參與程度上則偏低,與在工商和學術領域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參政意識的形成與移民時間有直接的關係。”沈時康向記者解釋道,相比美國的其他族裔,華人的移民時間較短,還未感受到參政的重要性。但隨著華人教育和經濟能力的提高,他們逐漸發現,如果不參與政治,當自己利益受到損害時總是得不到有力支持。因此,近年來華人參政議政的意識明顯提高,華人參政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近幾年,在美國政界嶄露頭角的華裔不乏其人,湧現出一批華人政治明星,最引人注目的包括奧巴馬內閣中的華裔“三駕馬車”駱家輝、朱棣文、盧沛寧,美國首位華裔聯邦國會女眾議員趙美心等。從國會議員、州議會議員到州長市長,都出現了華人的身影。

  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市長辦公室政策分析部主任浦燕君說,華人參政的途徑有很多,除了直接參與競選州長、市長、國會議員等,一些專業人士還可以在政府中任職,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幫助制定更科學的政策,一般民眾也可以在社區管理委員會和一些非營利理事會供職,雖然這是無報酬的,但也會參與一些政策的討論和制定。

  據介紹,如今在美國參政的華人主要力量是出生在當地的第二或第三代華人,以及後期移民到美國的年輕華人,他們自覺加快融入主流社會,開始懂得美國政治,普遍具有比祖輩更為遠大的政治抱負,身上既有先輩的扎實肯幹的特點,又有現代化的知識,已經跨越地域、職業或理念不同的局限,能把東西方的優秀價值觀融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擔當重任。例如2009年,年僅26歲的美國第五代華裔羅達倫當選加利福尼亞州坎貝爾市市長,成為美國最年輕的亞裔市長。

  浦燕君表示,華裔要真正立足美國必須打入主流社會,積極參與政治,這不僅有利於維護他們作為少數族裔的權益,而且因為不可改變的血緣關係,積極參政的華裔美國人,一邊牽著美國,一邊掛著中國,也能夠為中美關係的友好發展建起有力的橋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