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企業能幫中國說話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1 00:10:36  


 
  人們都記得2005年中國木製臥室家具在美遭受反傾銷的案例。一般留在我們腦子裡的是,美國家具廠商提出訴訟。但還有另一面,紐約經銷中國這些家具的許多零售商宣布,同起訴中國家具的廠家斷絕業務關係,並把後者的貨放到街上,通知他們拉走。為什麼呢?因為經銷中國家具,他們賺得更多。這又是共同利益所致。一次,美國一家軸承公司總裁告訴我們,美國可能針對中國軸承發起反傾銷調查。但該公司反對,因為他們在中國有投資,等於反到他們頭上,所以希望中國早做準備。後來果然立案了。由於中國企業及早防範,案子最後被國際貿易委員會否決。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以安全為由拒絕中遠租用長灘碼頭。但後來情況變了,筆者在紐約工作期間,參加過中遠集裝箱直掛波士頓港的慶典。馬薩諸塞州州長、聯邦議員均發來了賀電。不久前,在參議員克里提議下,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對中遠的表彰動議,原因是解決了不少碼頭工人的就業。

  從上述所有事實中,可以大致找出某種規律,即如果能夠為美國地方創造就業,就容易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如果能增加美國生產或銷售環節的利潤,就容易得到認同。前提是中美雙方是雙贏,不是一方獲利,一方吃虧。我們應該眼睛向下,面向草根,面向企業。具體項目具體分析,努力尋求合作點、雙贏點。草根的態度最後也會影響議員。因為最終決定中美經貿發展歷史進程的並不是少數議員,而是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兩國人民和企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