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段子文化”承載的世情百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9 00:00:23  


 
  “黃段子”流行的社會土壤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豐:儘管多年前我國就有地方嘗試將“黃段子”列入性騷擾一類,欲控制和進行懲戒,但見效微乎其微。為啥“黃段子”這麼有市場呢?“黃段子”流行的社會土壤是什麼?喜歡“黃段子”又反映了人類怎樣的心態?

  一是性心理宣洩。長期的封建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對性心理的壓抑與否定,會使人們有性解放的渴望,潛意識裡有對性自由的追求,傳播從手機短信上、書報上、群眾的笑談中得到的黃段子,也是對性心理的一種宣洩。

  二是情緒放鬆的快樂。現實工作與生活節奏快,人們承受諸多方面的心理壓力,也會自然地尋找各種方式來宣洩緊張情緒。

  三是交友的需要。大家在一起相聚時,在飯桌上,一些人說些黃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活躍了氣氛。朋友間發黃段子,則表示彼此關係很近。

  總的說來,“黃段子”體現的是趣味的低俗。

  發揮“紅段子”效應要注意四個“謹防”

  重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教授苟世祥:“紅段子”的積極作用不言而喻,但有必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強化認識,讓“紅段子”負載的精神養分真正被群眾吸收,以使其真正發揮實際效應。

  謹防過度推崇“技術至上”。段子之所以能夠在特定時期內廣為傳誦,深入人心,根本上在於其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而這種基礎的建立源於對社會思潮的精確把握。這提醒我們,引領或占領輿論並不能僅靠媒介技術的支撐或者傳播數量的擴充,傳播內容本身是否對受眾具有吸引力和共鳴感至關重要。

  謹防“紅段子”唱高調,假大空。目前,一些“紅段子”在歌頌幸福美好生活的同時,忽視了對民生等現實問題的關注,高房價、收入差距、群體事件、事故災難等信息被刻意回避;而“紅段子”所提倡的各種社會公德和個人美德,缺少與具體事例的結合,往往有“假大空”之嫌,難以引發持久性關注。“紅段子”如果不能契合時下的社會思潮和群眾的真實心理訴求,就不可能真正扮演好疏通民意、引領民風的重要角色,其實際意義和作用將有所折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