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重慶率先破農民“養兒防老”:養老再不靠兒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9 09:20:22  


 
  3年內新建社區托老所300家 

  不願去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的老人如何養老呢? 

  昨天中午,在家裡過了周末的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的楊香麒老人打著甩手,又回到了社區托老所。一年前,為了“解放”兒孫,楊香麒就離開自己的兩房一廳,掏錢進了離家不到500米的“托老所”,住上10平方米大小的雙人間。

  談到自己的“托老”生活,楊爺爺高興地說:每天早上到社區和街坊聊天,中午回“托老所”吃飯,下午去兒女家看看,晚上再回“托老所”睡覺,偶爾還回家給花澆澆水。在這裡,洗衣做飯護理全不用操心。

  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隨著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高齡、病殘、獨居、失能老人不斷增多,他們迫切需要社會為他們提供生活照顧和護理服務,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加。

  為此,我市將加大對城鎮社區“托老所”和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的支持力度,3年新建社區“托老所”和日間照料中心300個。

  1.5萬人為你提供服務 

  目前,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平台已在重慶基本建立。

  到今年3月底,全市1009個街道(鄉鎮)、1791個社區居委會、3159個行政村建立了社會保障工作機構,覆蓋率分別達到100%、82%和36%。各地還在未建立社會保障工作機構的社區居委會和行政村聘請了專兼職社會保障員,目前,全市共有1.5萬餘人的工作隊伍在城鄉基層,直接為老百姓提供社會保險、城鄉低保、優撫救濟等公共服務。
臨時有難不著急 五類人群可獲救助 

  目前,我市城鄉低保覆蓋了186萬貧困人口。下一步,民政部門將繼續健全和完善低保的陽光救助,開展入戶調查、聽證評議、張榜公示等,保證低保公平公正,到2012年,享受低保的對象穩定在200萬人左右。

  在城鄉低保基本“托底”的情況下,重慶各區縣還陸續建立起了臨時救助制度,提高對因臨時性、突發性事件造成基本生活暫時困難群眾的救助能力。

  在救急救難的原則下,五類人群可獲得臨時救助保障:一是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二是“三無”人員;三是城鄉低收入家庭;四是在本行政區域內居住、就業一年以上的人戶分離困難家庭人員;五是當地人民政府認定的其他特殊困難家庭。

  臨時救助範圍包括:家庭成員患危重疾病,在扣除各種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報銷部分和其他社會幫困救助資金後,因個人負擔的醫療費數額較大,直接導致家庭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 

  家庭成員遭遇車禍、溺水、礦難等人身意外傷害,在獲得各種賠償、保險、救助等資金後,個人負擔仍然較重,導致家庭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 

  因火災等突發性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財產重大損失,導致家庭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 

  貧困家庭子女在高中階段,經各種救助措施幫扶後,仍然無力支付教育費用的,或被高校正式錄取的應屆大學生,家庭無力支付入學報到費用的; 

  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別困難的家庭,經其他救助措施幫扶後,基本生活仍然難以維持的。

  根據市政府規定,臨時救助申請、審核將按照“村(居)民申請、村(居)委會民主評議、張榜公示、鄉鎮(街道)審核、區縣(自治縣)民政部門審批”的程序辦理。具體標準由各區縣制定。

  讓“老有所養”覆蓋城鄉 

  丁華乾 

  人老了,本該頤養天年,安享天倫之樂。然而,現實情況是:城市老人與農村老人,他們各自的生存境況反差很大。城市老人大多有退休工資,還有醫保;即使有的無退休工資,也有低保。而農村老人,絕大多數都沒有辦養老保險,要自食其力,實在幹不動了,就要靠兒女供養。這種狀況,是城鄉差距的一個縮影,且帶有普遍性。這說明:城鄉公共福利不均等,社會“二次分配”不公。

  一個公民社會的最高價值追求,應當是讓所有的公民享受到均等的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配置。勞動,是每個公民的神聖權利;公共福利,是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回報。社會保障,還是社會矛盾的緩衝器和調節器。當然,這要視社會總財富的積累程度,更要視執政黨的為民指向,還有一個各種保障逐步到位的過程。

  這些年來,中央高度關注民生,提出社會保障的優先目標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總體要求是“城鄉統籌,應保盡保”。重慶是一個具有特殊市情的直轄市,城鄉二元結構突出,歷史欠賬多,城鄉群眾在社會保障的享受上還很不平衡。有鑒於此,市委三屆七次全會提出,到2011年底前實現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農民參保率達到80%以上,比全國的計劃提前實現。作為改善民生的十件大事之一,這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是讓所有人包括農村老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公平之舉。在這方面先行一步,是加快推進城鄉統籌配套改革的重要“試驗”,具有示範意義。

  構建“全覆蓋、保基本、能轉移、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既然是重慶改善民生的十件大事之一,就要求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統籌規劃,積極推進,一定要確保全市農村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領到不少於80元的養老保險金,從而做到應保盡保,確保老有所養、災有所濟、孤有所靠、殘有所助。

  80元,這個數額確實不算多,但相信隨著我市財力的不斷積累增加,養老保險金肯定還會“水漲船高”。萬事開頭難,只要有了一把“梯子”,我們就能沿著這個梯級不斷攀援,向更廣、更高的公平境界靠近,讓城鄉老人共享幸福的晚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