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龍首關遺址被毀的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30 00:03:40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大理唐代文物“龍首關遺址”被毀,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市兩級黨委政府迅速介入,對事故原因進行深入調查。大理市市長馬忠華說,這起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公路建設部門及施工單位的文物保護法律意識淡薄,未從繼承和鞏固大理歷史文化名城的高度出發,與文物管理部門溝通聯繫不足,忽視人民群眾保護文物的意願;二是文物主管部門監管不力,未建立全過程跟蹤檢查督促機制,在“龍首關遺址”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受到威脅時,未能切實履行文物保護的職能職責,採取強有力措施及時制止違法行為。最終,這起事件的相關責任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這一事件在給我們深刻教訓的同時,也令我們反思。我省正在加大民族文化強省建設的步伐,一方面,現代化建設確實需要便捷的公路、通信等做保證;另一方面,文化的軟實力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大理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唐代南詔國和宋代大理國均建都於此。南詔國統一了大理地區後,在洱海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別建立了兩座關隘,稱為“上關”和“下關”,也叫龍首關和龍尾關,現均為大理州重點保護文物。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為了修公路,竟然將龍首關的南城墻、西城墻毀壞。這種行為,引起當地村民的不滿,“我們也希望國道早日貫通,但這不能以犧牲我村的龍首關古城遺址為代價,更不能將我們置於泥石流的危險之中。”

  試想,令無數游人喜愛的大理古城,如果離開了文化遺產、離開了白族民居、蒼山洱海,它又美在何方?它還是大理古城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