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洛陽文物移民搬遷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1 00:03:55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時間穿越千年,因為一座掩埋在地下的古皇城遺址,75歲的河南洛陽人陳錦成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在隋唐洛陽城遺址上生活了26年之後,陳錦成搬家了。2007年,隋唐洛陽城宮城區大遺址保護項目啟動,2009年,陳錦成搬離這裡,成了一名文物移民。雖然尚未住進新居,但他不擔心,新居就在離大遺址保護公園不遠的地方,他依然住在皇城根下。

  房子建在遺址上 “聽說有寶貝”

  上溯1300多年,生活在這片區域的是隋煬帝和武則天等帝王。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洛陽唐城隊隊長石自社說,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煬帝時期的605年,時稱東都或東京;公元688年,尚未稱帝的武後下令毀乾元殿,就地修建明堂,臨朝登基後又改東都為神都;唐中宗即位,複神都為東都;五代時,後梁、後唐、後晉均以洛陽為都。該城址歷經隋、唐、五代至北宋,前後共沿用500餘年。

  20世紀50年代以來,考古人員陸續在此發現或發掘了定鼎門、天津橋、應天門、明堂、天堂等遺址,千年古都逐漸揭開神秘面紗。

  幾乎與考古發掘同時,21歲的陳錦成於1956年從廣州來此支援洛陽建設。1983年,他住進了單位分配的房子,房子就建在隋唐洛陽城遺址之上。“蓋房子的時候,聽說下面有寶貝,有夜明珠,結果,寶貝沒挖出來,挖出了一個石碑。”陳錦成站在為保護明堂遺址而建起的小屋旁,一口廣東普通話。

  史料記載,明堂和天堂是武則天時洛陽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築,明堂高約86米,天堂比明堂還要高大。石自社說,明堂、天堂的建造,是武後改變傳統,標新立異之作,她登基後,曾在此宴饗群臣,接受朝賀,發布政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