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泰國四年亂局折射“民主陣痛”需要徹底政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9 11:09:59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自2006年政變以後,動蕩就幾乎成了泰國這個佛教國家的代名詞,而此起彼伏的示威、動蕩、衝突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發展過程中伴生的城鄉發展差距、貧富對立,尚不夠健全的法治,以及被各階層民眾“濫用”的遊行示威權。專家認為,現在的亂局,可以視為泰國民主在走向成熟進程中的“陣痛”,接下來需要的,是徹底的政治改革。

  發展之憂 城鄉差距激化貧富矛盾

  新京報報道,雖曾在1996年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但泰國依然難以擺脫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共同的“宿命”:在發展過程中遭遇城鄉失衡與貧富差距。

  上世紀90年代,依賴自由經濟政策,泰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這一發展成果並未被全體泰國人所共享,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占人口80%的農村民眾大部分仍生活在溫飽線下。貧富矛盾、城鄉矛盾日益積聚。而在政治上,城市中產階級由於緊靠權力中心,且組織性較高,因此能夠通過街頭示威或政治游說方式爭取政治話語權。而農村民眾遠離權力中心,文化水平也較低,在政治上處於弱勢地位。

  2001年他信上台後,實施了一系列惠及農民的農村發展政策,其所領導的政黨也在全國建立基層組織,為結構分散的農村民眾提供了有組織政治行動的有利條件。他信的惠農舉措,在改善農村經濟、政治發展狀況的同時,也為他贏得了農民的心、及其選票。這些得到他信恩惠的農民和低收入者,後來形成了支持他信的“紅衫軍”。

  中國社科院東南亞問題專家許利平對記者表示,正是他信推行的惠民政策、現代化改革,使過去被邊緣化的底層民眾得到尊重,也使他們的民主意識覺醒,不願再像過去那樣逆來順受。“本質上,紅衫軍的示威活動是泰國新興資產階級對軍隊、官僚等既得利益階層的挑戰。”

  政治影響 他信親貧疏富加劇分裂

  不過,他信施政惠農的同時,也向城市中產階級增稅,一些有利於富裕階層的承諾,也未能兌現,並有壓制城市居民政治權的言行。這樣,他信在贏得農民同時,也激起富裕階層不滿,他們成為反他信的“黃衫軍”的主力。富裕階層在2006年的大規模示威,直接推動了當年的政變。

  2007年12月,泰國舉行政變後的議會選舉,結果,為數眾多的農民選票,又將富裕階層所反對的親他信政黨推上台。由此,泰國便開始了此起彼伏的兩大階層示威,當政府由親他信派掌握時,“黃衫軍”走上街頭示威,如沙馬、頌猜政府時期,而當政府由反他信派掌握時,“紅衫軍”則走上街頭示威。且這些示威又多次走向極端,如封鎖機場、衝擊國際會議、甚至爆發流血衝突。

  制度走樣 頻繁示威擠壓“代議制”

  兩派民眾的示威,也有效地發揮了向政府施壓的功效,2008年9月沙馬的下台、以及同年12月執政黨人民力量黨被解散,都與街頭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有關。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紅衫軍反政府示威 血染曼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