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巴曙松:全球經濟多極化與中國崛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6 10:29:35  


  中評社台北5月6日電/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今天在旺報撰文指出,2010年將開啟一個新的十年,站在這個時間視窗回顧過去的十年和展望未來的十年,歷史往往會在激盪起伏中留給我們太多的啟示和思考:1998年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一個新起點,歷經東亞金融危機洗禮,他們執行了穩健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在出口導向發展戰略的帶動下,迅速崛起。十年之後的2008年,當這個世界再次面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時,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已經發展成為一支不可忽略的經濟力量。一定意義上,這個十年對於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而言正是“崛起的十年”。 

  全球經濟的後危機時代 

  2008到2010年應該被定義成“危機應對之年”,在這兩年時間裡,全球各國極其罕見地攜手共治“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國則成為最先擺脫危機,走出“大衰退”泥潭的國家之一。雖然危機餘波未了,但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世界經濟正邁入所謂的“後危機時代”,並將重新拉開一個“十年大幕”。 

  “後危機時代”一個標誌性事件是國際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這表現在兩個層次:從國家集團看,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時,發達國家是國際債權人,新興市場國家是債務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這一局面根本扭轉,因此新興市場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經濟力量對比出現了一個新的平衡。從單個國家看,美國“無就業的復甦”和“歐豬五國”的主權債務危機預示著原有的主導國家正在經歷艱難的調整。在金融危機之後,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儘管這僅僅只具有象徵性意義,但是中國依然保持了強勁的復甦與增長態勢。這意味著全球經濟格局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多極化的洗牌。 

  中國大國地位初現雛形 

  總之,從多個角度衡量,中國的大國地位已經初現雛形,特別是在危機應對過程中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首先,中國也已經成為許多經濟體的最大出口市場。例如巴西、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台灣與香港的出口總量中,其中分別有13.2%、18.9%、21.31%、23.9%、28%、51.1%的份額被中國市場所吸收。因此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越發重要。其次,僅從2009年的資料指標看,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量、出口總額、經常帳戶順差、煤炭消費量和汽車銷售量已穩居世界第一;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和名義GDP、石油和電力消費量、初級能源消費量已占世界第二名。 

  再次,最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和美國在2009年的經濟表現幾乎可以說形成了十分有趣的對應,從這一年的增量看,中國經濟的增長幾乎完全抵消了美國經濟的下跌,這表現在多個層次:2009年中國的名義GDP增長約為6000億美元,而美國則下降約200億美元、中國的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約3000億美元,而美國則正好下降300億美元、中國的汽車銷售增量約為450萬輛,而美國則下降300萬輛、中國的家庭儲蓄總額約為4000億美元,而美國家庭負債則約為2500億美元。這些數字很好地說明瞭儘管中國經濟總體發展水準還較低,但是從增量看,已經是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而一個崛起的大國,必然面臨與原有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調整和互動的過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