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獨立評級機構進入美國市場為何受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4 17:49:37  


 
  意在遏制我獲得國際資本市場話語權

  2010年2月,美國證交會曾致函中國證監會,提出對大公進行“跨境監管”的要求,也就是說美國證交會要求依據美國的法律對中國境內的機構進行現場執法檢查或不經中國監管審查跨境直接調閱全部業務文件;並表示如不允許,將會推遲甚至中斷對大公申請的審批。

  跨境監管涉及國家的監管主權。中國證監會拒絕了美國的無理要求,同時表達了兩點聲明:一是支持大公申請美國信用評級資質,監管問題不應該是大公申請的阻礙;二是採用監管互助形式完全能夠解決美國提出的監管問題,包括允許經中國監管機構同意的評級材料亦可報備美國證交會。

  “美國應該很清楚評級話語權對於保護國家核心利益的重要性,知道中國不會在監管主權上做出讓步,才以此為由拒絕大公的合法申請。這是在法律條文之外的無理要求。”江湧分析說,“美國這麼做的目的,是要阻止我評級機構躋身國際評級市場,進而遏制中國獲取國際資本市場話語權。”

  據了解,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獲得美國“國家認可的統計評級機構”資質即被公認為國際性的評級機構。由此美國長期以來對外國評級機構的進入防範甚嚴。據江湧介紹,截至目前,全球近200家評級機構中只有10家在美獲得資質,其中7家美國本土公司、2 家日本公司、1家加拿大公司;而後三家外國機構進入美國後從未開展業務。

  “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後,信用評級對國家金融穩定和核心利益的保證作用日益凸顯。美國更加扎緊了外國評級機構進入美國的‘籬笆墻’。”江湧舉例說,2007年美國在批准日本和加拿大等3家評級機構進入時,並未像今天對中國大公這樣提出如此無理的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