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上海西郊賓館會見前來出席上海世博會開幕式的韓國總統李明博。 |
中評社香港5月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1日載文《世博外交:站在人類共同屋頂上》,文章說,上海世博會開幕,全球近兩百個國家參加,同時一些國家的元首也親自前來參加世博會開幕式,繼兩年前的北京奧運之後,上海世博會成為崛起期的中國再次展現豐采的機會;了解中國近代史的都可以知道,百年奧運和百年世博背後,其實是中國的百年振興之夢;這對於中華民族的一個特殊發展階段而言無可厚非。
重要的倒是,既然上海世博會和北京奧運一樣,是中國崛起進程的產物,那麼無論是兩年前的奧運外交還是現在的世博外交,就不但應站在中華民族自身的高度,同時也應站在人類共同的高度;不但應成為崛起期的中國與國際社會溝通的平台,而且也應成為崛起期的中國與國際社會一道,梳理共同情緒的契機。
這不但是一個公共外交的課題,同時更是一個東西方思想對話的課題。表面上看,這個話題似乎距離上海世博的籌辦和組織工作很遠,但中國崛起所遇到的來自國際社會的各種反應,與其說只是一個技術或政策問題,還不如說更多是一個心理秩序調適的問題;而解決心理秩序調適的問題,與其說可以靠外交政策,還不如說更多地需要東西方民間情緒梳理和思想對話。
從這個意義上說,給世博外交增加一點思想的元素,恐怕並非多餘的努力,而恰恰應成為世博外交的題中之義。
西方的茫然與人類的挑戰
從過去幾百年的世界歷史來看,文藝復興之後西方崛起,同時東方衰敗,東西方秩序(其中包括經濟、文化和心理秩序)經歷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換位。西方世界在過去幾百年裡經歷了工業化和現代文明的發展歷程,其中既包括物質現代化,也包括精神現代化。無論是西方的物質現代化還是精神現代化,都為人類的物質和精神寶庫帶來了豐富的寶藏,使包括中國和東方世界其他國家在內的全人類而為之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