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又見清明 慎終追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5 10:17:30  


 
  重拾傳統,翻出新花樣

  清明內涵豐富,不僅僅是祭祀、掃墓的日子。據山東省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張勃介紹,清明節內含兩層文化蘊意,一是感恩,緬懷故人;二是希望,維護新生。可以說,清明節更是“生日”。

  “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清明自古以來就有喧鬧的另一面,如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但進入現代社會以後,清明節的許多傳統習俗被漸漸遺忘了。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相傳是為紀念春秋時期名臣介子推而設。在寒食文化發源地山西介休,清明節主題活動於4月1日起陸續展開。人們將互動參與傳統民俗活動表演和主題廟會,風箏舞、鬥雞舞、蹴鞠舞等大型民俗團體表演,以及大羅宮清明清音演奏、雲峰寺絕壁掛祥鈴、水濤溝萬人踏青等傳統廟會習俗,不僅繼承了傳統,還“接軌”現代氣息,翻出了新花樣。

  而從3月19日開始的上海清明文化節,通過人文紀念、文化展覽、短信大賽、社區推廣等多種活動方式,廣泛傳播傳統的清明文化,同時根據時代特點,賦予清明節更寬、更深的現代內涵。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王萬里說,清明文化節相對於傳統的清明活動而言,既是“回歸”,又是“創新”。隨著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被列為法定節假日,它們的內涵正不斷被傳承和豐富。

  北京市的舉動更加“醒目”,提出了“引領清明民俗回歸”的口號,組織了多場活動。3月31日晚,北京舉行了第三屆清明詩會,在14個節目中,古詩文、紅色詩詞和現代歌舞相結合,交織成一曲激情、豪邁、感人的紅色“交響樂”,“珍愛生命,思念感恩”。在詩會中,《陳覺寫給妻子趙雲霄的信》引起了觀眾們的強烈共鳴——這封信是革命者陳覺寫給妻子的遺書,既柔情似水又豪情勃發,承載著革命者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可能不知道的清明習俗(鏈接)

  插柳、戴柳

  唐人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後,清明節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裡也有記載:“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

  寒食禁火

  相傳春秋時期,介子推曾割股為流亡的晉文公充饑,晉文公後來分封群臣,介子推背老母隱居於綿山。晉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為紀念他,人們在那天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被稱為“寒食節”。

  清明賜火

  相傳因寒食禁火,人們將從冬季保留下來的火種熄滅。到了清明節,又要重新鑽木取火。在唐代,“清明賜火”的習俗曾盛極一時。

  蕩秋千、蹴鞠、放風箏

  古時的秋千多用樹丫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蹴鞠,相傳由黃帝發明,最初用來訓練武士。

  在清明時節,古人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