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這是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對上野公園的描述。遺憾的是,筆者此行東京值深秋時節,自然也無從欣賞潔白花雨肆意飄蕩的盛景。某個小雨淅瀝的清晨,無視上野動物園的中國熊貓與國立科學博物館的恐龍化石,繞過國立西洋美術館門外羅丹的亞當與夏娃雕像,直奔目的地——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
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1872年創建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擁有40多個展廳,藏品總量超過10萬件,除了主打日本文物的主館與舉辦專題展覽的表慶館、平成館,還有展示明治初年法隆寺向宮廷獻納寶物的法隆寺寶物館,陳列日本以外東方各國藝術品和考古遺物的東洋館。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1968年正式開放,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埃及藝術、西亞藝術、東南亞藝術、中國藝術、朝鮮藝術和西域藝術等部門,東洋館也是中國境外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由於東亞國家文物普遍不耐光且難以經受溫濕度的劇烈變化,所以每年只輪換展出館藏品中的一小部分,筆者也不可能一次閱盡東洋館所藏中國文物,只能管窺所及,公諸同好。
東洋館共分三層。第一層陳列著包括木乃伊在內的埃及珍貴文物,印度、犍陀羅(今印度、巴基斯坦地區)早期佛教文物,東南亞與西亞的考古出土遺物,等等。筆者最感興趣的是一號展廳名為“中國雕刻”的特別展覽,26件南北朝與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來自中國陝西省西安寶慶寺、中國山西省長子縣、山西省雲岡石窟、河北省響堂山石窟等地的石佛造像,比如唐代寶慶寺如來三尊佛龕、天龍山石窟第21窟如來像,也有少量隋代金銅造像如勢至菩薩立像。其中,6件公元703年至704年間的寶慶寺石佛造像甚至可考人名,比如德感造十一面觀音龕、姚元景造如來三尊佛龕、高延貴造阿彌陀三尊佛龕、李承嗣造阿彌陀三尊佛龕、蕭元造彌勒三尊佛龕、韋均造如來三尊佛龕等,具有極高的史料研究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