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甄別海外歸來的皇家用品
一般人都知道,清宮裡的物品如今全都成了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不可能在市場上流通。那拍賣市場上的皇家用品來自何方?回答幾乎是一致的:海外回流!而且每件拍品都伴隨著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且故事越編越完整。
前一陣,鬧得沸沸揚揚的18件皇帝龍袍延時拍賣事件,雖然導致被工商分局責令延期拍賣的直接原因是拍賣公司沒有拍賣文物的資質、涉嫌異地經營、手續不齊等,但龍袍的真偽也引來了不少人質疑。這些來自海外回購、民間收藏的拍品,保存之完好甚至連故宮研究人員也感到驚異:“環境太幹燥,絲容易斷裂,太潮濕,又容易發黴,要滿足這麼多收藏條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回答是:“均屬家傳之寶,平時用樟木箱封存,極少拿出來。 ”雖說也有專家證實:每個時期龍袍上所綉龍的圖案都不同,且龍袍上的花紋樣式和位置都符合固定規制。但僅此鑒定也難消除人們的疑慮。
愈是面對天價愈要頭腦冷靜
買皇家文物的基本上都是華人收藏家。 2008年6月,康熙皇帝一方玉璽在法國圖盧茲舉行的拍賣會上以470萬歐元拍出,據說是被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中國買家以電話委托形式買走。翻了數倍,以折合人民幣4000萬元拍出的乾隆玉璽“八徴耄念之寶”,據拍賣方透露,得主很可能是中國的企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