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匯率大戰一觸即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21 04:33:45  


針對所謂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指責,美國部分報刊和經濟學家近日指出,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施壓不會奏效,反而會損害美國經濟。
  中評社香港3月21日電/美國《世界日報》3月20日載文《中美匯率大戰一觸即發》,文章說,在人民幣匯率政策上,以中國政府對來自外國壓力的決策模式來看,愈是壓力大,愈不可能屈服。而且,中國經濟實力絕非美國片面恫嚇就會認輸。摘要如下: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兩會”閉會前的中外記者會上,對於外界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提出反駁。這項談話意外引爆美國國會眾院的反彈,有130名眾議員聯名向美國財長蓋納和商務部長駱家輝遞交聯名信函,要求針對中國政府操控匯率,補貼中國企業,影響美國經濟利益,應對中國產品課予反補貼稅。這項行動也引起參院的跟進,一時之間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敵愾同仇,矛頭對准中國的人民幣匯率。

  其實,稍微對中美貿易摩擦有觀察的人都知道,美國眾院的聯合信函,應該早已串連部署,絕不是因為溫家寶的一席話才引起,甚至在國會嗆聲之前,美國行政部門也早已不斷放話指責中國操控匯率。這應該是反映美國經濟復甦過程中,一直還高掛失業率的一種“內政轉外交”的典型作法。

  事實上,一國貨幣對外的雙邊匯率,早已脫離單純貿易面的考量。這也是溫家寶旁征博引,說明貿易順逆差不必然帶來該國匯率的升貶值,以支持人民幣不隨著美國的指使而進行升值的道理。其實,這個觀點已經可以從各國貨幣在不同階段的匯率變化得到驗證。實際上,現實世界里的短期匯率取決於非貿易的資本進出要遠超過貿易上的順逆差。這個道理美國也能了解,只是當國內面臨失業難題而無法在短期內找到有效對策時,將之諉過於外國匯率,也是常見的手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