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侃如:影響中美關係的“中國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0-03-08 00:21:25


 
  費正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生前歷任美國遠東協會副主席、亞洲協會主席、歷史學會主席、東亞研究理事會主席等重要職務,還曾是美國政府雇員、社會活動家、政策顧問。費正清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長達50年,從他進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絕大部分都是論述中國問題的。在半個多世紀裡,費正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審視、考察中國,他的研究、著作和主要觀點代表了美國主流社會的看法,當今美國諸多有影響的中國問題專家皆出自其門下。

  上世紀50-60年代,“衝擊-回應”模式理論在美國和西方相當流行,把持這種歷史觀的並非費正清一人,但他的近現代中國研究確實始終貫穿了這一模式。無論是《美國與中國》,還是他與鄧嗣禹合著的《中國對西方的反應》,對“衝擊-回應”模式都作了極為深刻的論述,認定中國歷史進程是由一個更加強大的外來社會的入侵所推動的。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美國的中國學研究一直是在一種師承關係中保持線性的深化和發展的。老一代“中國通”通過培養學生,使他們的思想得以在某種程度上持續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例如,直接參與中美建交的具體操作的奧克森伯格與李侃如一樣,都是鮑大可的得意弟子,而國會研究局的亞太事務專家柯麗.敦伯格和謝莉.康都是奧克森伯格的學生。“中國通”的思想一代傳一代。

  未來:“中國通”直言面臨挑戰 

  眼下,李侃如無疑是美國“中國通”裡最活躍的意見領袖。在對中國發展模式取得的成功表達見解時,李侃如提到了未來的挑戰:“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加快了經濟增長速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讓人民生活的選擇面增加了。但是中國現在也面臨著重大的制約因素,中國必須用挑戰來應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