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侃如:影響中美關係的“中國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0-03-08 00:21:25


 
  1966年3月,在主席富布賴特的主持下,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舉行了歷時三周的聽證會,就對華政策進行辯論。費正清和鮑大可都應邀參加。鮑大可提出了著名的“遏制而不孤立”的對華政策建議,主張同中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這在美國政界引起強烈反響,一些人也在醞釀改變對華政策。

  如今,新一代的“中國通”與老一代相比,更加重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滲入決策過程。在進行學術研究的同時,經常應邀到國會作證,就對華問題提出建議,或幹脆進入政府部門,直接參與政府決策。前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傅高義曾經出任克林頓政府的情報委員會主席;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教授謝淑麗則曾出任克林頓政府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現美國亞洲太平洋(601099)政策研究所所長包道格曾任布什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美國的對華政策越來越基於理性和對中國問題的研究與熟悉。

 學術:“中國通”在師承中發展 

  費正清在20世紀美國的中國觀察家中居泰鬥之位,是歷數十年而不衰的“中國通”的鼻祖。費正清筆下對於中國人與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所發表的精簡、深入、權威之論,史學界一時無出其右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