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我設法與這個領域頗有影響的加拿大女學者貝斯.海爾聯繫上,她是實地考察北美人面岩畫最多的學者。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人面岩畫專著寄給她。貝斯.海爾非常興奮,因為我的研究也揭開了困惑她多年的研究難題,那就是:沿著北美洲西北海岸四五千公里傳播的人面形岩畫,是從何而來?”因為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美加學術界主流觀點仍是,人面岩畫是由南往北傳播。他們不能想象寒冷如阿拉斯加的地區,會出現一種具有強大動能和活力的文化因子,頑強地沿海岸朝遙遠的南方傳播。他們一致認為,是在西雅圖和溫哥華等史前文化較為發達的地區,形成這種岩畫文化,然後朝北發展,到達阿留申群島東端,一路留下眾多人面岩畫。因此,有了我的研究成果作為論證,貝斯.海爾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我們的岩畫區域中,確實有些證據能夠說明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岩畫的某些藝術傳統,源之於古代中國的文明。這種文明曾擴散在環太平洋區域。這位令人尊敬的女學者,以其敏銳的悟性,感覺到中國存在這樣的史前藝術。她邀請我到她那裡考察岩畫,但是在我即將動身時,她卻遺憾地過世了。後來,我仍然自己前去考察,後來我在太平洋一個叫嘎伯留日的小島上,找到埋在半米厚草皮底下的大片岩畫區,情形非常壯觀。那裡的岩畫主要是海洋生物和人面形以及神話中的海狗獸(類似於中國的圖騰龍)。那裡的人面岩畫與中國賀蘭山岩畫很相似。而在臨近島上,有一個大海狗岩畫,口中還含著一個人面。在南美瑪雅文化中獸口含人首的石雕很多,這樣的圖形與中國殷商時期青銅器中的主題紋飾——“虎噬人首”很相似。於是,張光直教授曾據此提出了一個命題:“殷商——瑪雅文化連續體”。這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史前人面岩畫的傳播方向問題。
宋耀良在華盛頓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作研究的時候,除了查找資料、進行調查和研究之外,仍然在進行這樣的傳播工作。他說:“這是我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讓西方的學術界知曉我的觀點,了解中國史前岩畫的情況和中國燦爛的史前文化。”他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要讓西方的主流學術機構接受這一觀點是不容易的,我盡了最大的努力。我的論文於1997年在美國最高學術機構斯密斯蘇尼所屬的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刊物上發表。長篇中文論文《環北太平洋史前人面形岩畫研究》也在加拿大大型學術刊物《文化中國》發表。”他終於讓西方的學術界承認了他自己的學術觀點,並且產生了相當的影響。他說:“我相信,至少我在指證人面岩畫從中國內地傳播到北美大陸這一個課題的研究上是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突破。”而這樣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他有一股韌勁,正是這樣的一種堅持和韌性,讓他在自己的學術研究之路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並且還在不斷地取得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