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分析用工荒成因 逼企業提升農民工薪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5 08:41:28  


 

  人們疑惑,是什麼原因導致當前一些沿海地區面臨如此嚴峻的用工短缺?

  ——經濟回暖與此前的“用工荒”形成反差,供需高峰期錯位。根據流動就業的慣常情況,每年第一季度(集中在春節後)是勞動者外出求職的旺季,也是企業用工需求的旺季。但受金融危機影響,春節前,部分企業因訂單不足等原因擱置了新一年的用工計劃,但最近,長三角、珠三角外貿明顯回暖,當訂單急劇增加時,部分企業招工告急,因而出現短期性、局部性招工難。

  ——求職人數同比下降,求職群體出現結構性變化。專家分析指出,目前勞動力市場的情況顯示,新求職人群以“80後”、“90後”為主,約占70%。新一代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除工資薪酬外,更加注重對職業前景的選擇。相當部分新勞動力不願意從事流水線的一線普工工作,就業流動性加大,造成了局部地區出現用工緊張。

  ——中央及各地惠農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地區差異縮小使外出打工者減少。據了解,金融風暴肆虐時,近百萬人被迫離開東莞,工資待遇過低是主要原因,如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不到800元。隨著東部與中西部在工資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縮小,加上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惠農和就業扶持政策,如今選擇在家鄉務農或就地打工生活成本反而更低。

  浙江義烏市在中西部16個省市建立了66個勞務協作基地,義烏市就業管理服務局局長黃允龍最近明顯感受到中西部地區在勞務輸出方面發生的變化:“欠發達地區以前鼓勵勞務輸出,看重的是打工者一年能掙多少錢回來,現在提得最多的是招商引資,提出農民工到義烏並不一定賺多少錢,而是要把技術學到。”

  浙江淳安縣是傳統的農民工輸出大縣,每年有10萬人在外打工,如今也打算把工人留在家門口。縣裡勞動部門特地在春節期間,趁著許多農民工還沒出門,召開了一場勞務供需洽談會,當地企業一下子就提供了2.5萬個就業崗位。

  “用工荒”釋放出了哪些信號

  用工短缺正在倒逼沿海企業提升農民工薪資福利步伐。浙江義烏市就業管理服務局局長黃允龍說:目前義烏農民工工資水平普遍在每個月1200-1600元,遠高於政府規定的850元最低工資標準。為了留住想回中西部地區的工人,沿海企業已經大幅追加了農民工的工資水平和各項福利保障。

  注重新生代農民工求職群體的訴求,原有用工模式亟待創新突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新生代農民工對享受社會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務的要求比較高,就業機會、工資水平等因素對於農民工的就業選擇和流向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要增強對求職者的吸引力,提供好相關的綜合服務,保障其合法權益才是長久之計。

  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用工體制。據了解,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勞動力市場的管理是按照屬地化管理,即勞動力在哪裡打工,就屬於當地人口的一部分,其低保就會納入當地政府的管理範疇。而目前我國還沒有把農民工納入當地的屬地化管理,農民工對打工地缺乏歸屬感,因而流失性大。

  健全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記者兵分多路調研農民工就業狀況時,碰到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是,不少地方政府或部門,說不清本地究竟缺多少農民工,或有多少農民工已經就業。謎團一般的“民工荒”數字,反映了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的不健全。政府有關部門要應對“用工荒”,必須摸清當地農民工就業總體狀況。

  “用工荒”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整體經濟恢復的雙重壓力下,此輪“用工荒”成為長三角、珠三角加快產業升級的驅動力。記者調查發現,既要消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又要徹底擺脫用工短缺的困境,沿海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院院長陳詩達說:“要麼企業加薪,要麼民工不來,有遠見的企業家就會通過轉型升級獲得的效益來消化勞動力薪資提升後上漲的成本,這是一種倒逼,但市場之手永遠是最有效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